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异地高考为何至今仍然是一厢情愿?
来源:深圳之窗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06

  以北京的真实例子来说,北京现在有不少公办学校接收打工子弟。当初公办学校接收打工子弟,还被作为正面的进步来报道。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理智和情感上,北京市民不会反对这种做法,但在现实运作中,则出现了明显反对的声音。理由是这样做挤占了北京孩子的教育资源和升学名额。另外还有一个上不了台面的理由:认为与打工子弟混在一起,会拉低北京孩子的素质。

  这些理由实际上都无法成为正当的理由,但理想和现实就是这样分歧巨大,无法成为正当理由的理由,恰恰是现实中很理直气壮的理由。而且,其中有些理由也确实是现实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打破户籍壁垒、实现权利平权上,郑州的实践就是个很深刻的教训。当闸门开启,理性经济人的人潮立刻涌向价值洼地。那种汹涌之势以及随后的种种问题,很快就让郑州又关上了闸门。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没有全局性的通盘安排下,一地突破几乎不可能引致全面开花。正是基于这一点,对于依靠试点来摸着石头过河,我本人表示怀疑。

  当然,考虑到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在教育资源上实现更为公平的分配和供给,并不是完全无望。但久旱之地是如此之多,短期内也不太可能全部实现充分灌溉。这还仅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而异地高考背后的真正问题,是公民权利和权益的平等、公正。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这个社会存在巨大的供需失衡。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