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全国人大代表王生:普通高中教育如何破解“钱学森之问”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13
20120313141748.jpg 

王生 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党委书记

  中国江苏网3月9日北京报道(记者杨丽 王瑶 易保山 戚阜生 陈俊夷)履职十年来,王生每年都会向两会提交教育方面的建议,从建议修订《义务教育法》到呼吁关注学生身体健康……今年两会期间,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高中教育阶段,带来了《普通高中教育立法》、《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条建议。

  普通高中教育呼唤立法

  《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从国家的法律框架体系来看,已经逐步走向完善。王生说,也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唯独缺了高中这个阶段,这从立法体系来说是不完善的。王生强调,目前不少人认为“高中只是为了考上大学的预备教育”,这是极其错误的观念。从学生成长的角度,高中教育阶段是很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初等教育的延续、高等教育的基石,又是学生德性、才能、见识、学问、身心等素质基本成型的教育阶段。

  王生建议,普通高中教育必须通过立法明确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深化普通高中的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评价体系,同时解决普通高中保障问题。普通高中教育必须建立起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增加对普通高中的投入,提供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贫困学生上学三方面的保障。

  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王生认为,“钱学森之问”的实质就是我们的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整个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中,普通高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下连义务教育、上通高等教育”的桥梁纽带作用,理应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输送方面,担负更重要的使命。

  如何来破解钱学森之问,王生觉得这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让喜欢奥数的小朋友搞奥数,不喜欢的我们挖掘孩子身上其他的潜能。”王生说,“家长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参天大树的长成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成功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王生建议,普通高中学校需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通过开放课程设置、组建兴趣小组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努力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搭建活动平台,创设实践项目,提供物质支持。同时,全社会要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各级政府、各方社会力量要为普通高中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保障。

  “人生路漫漫,但最关键的就那么几步,一定要让孩子们在高中阶段走好人生关键的一步。”王生语重心长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