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评论:打破一考定终身从英语开刀
来源:搜狐社区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0-14
  江苏2016年高考方案正在酝酿改革,目前最有可能的模式是高考考语文、数学以及文理“小综合”,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不再计入总分,而是以等级计形式计入高考成绩,高校在录取时将对英语等级提出要求。(10月10日华商网-华商报)
  笔者认为,对于江苏的做法,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这条新闻可以说是我国高考制度中考试制度变革的风向标,而江苏的酝酿之策,也完全有政策依据,这个依据就是教育部在今年年初明确提出的高考英语科目有望“一年多考”的改革办法(见2013年3月2日《北京晨报》)。
  其二,“一年多考”的政策酝酿已久,现在应该进入实施阶段,不能再拖。因为,早在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就提出,“探索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探索至今,如果还没有实质性进展,那就说不过去了。
  其三,政策是改革的前提,但只有政策没有实践配合也不行。大凡改革,就得有第一个吃螃蟹的首创精神。先吃螃蟹者就是勇敢的探路人,就是对国家有关高考改革政策的积极落实者,他们就是高考制度改革者,对他们敢于作为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举双手赞同。例如,浙江省从2009年开始就对英语听力实行“平时考试、多次考试”,总分30分的英语听力考试,放在每年3月和9月举行,考试成绩两年内有效。每个学生在高考前最多可以选择参加两次英语听力考试,自选一个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另外,从2010年开始,天津的高考英语听力考试不再随同全国统一高考举行,而是改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并将听力考试改为由A、B两套试卷组成,两套试卷的题型、题量相同,考生可参加两套试卷的考试,取其中较高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然而,大多数省份还在旁观犹豫,毫无作为地等待高考改革成果的降临,这只能说明他们确实还缺乏主动改革的时代精神。
  其四,我们知道,我国的中小学生乃至研究生,花费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实在是超多。高考英语考题赋分与语文数学一样都是满分为150分,在高考总分中所占比重很大。为了在英语科目考试中多拿分数,不少考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大量的精力与金钱(主要是校内外补课,有的学生在校外补课一小时至少要花100元,有些一对一补课的学生甚至一节课要付出300元的代价。)花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也还算值得,问题在于,不少考生即便是花了钱补课,英语成绩还是难以提高。不仅如此,在我国,不少家长让孩子从小就学英语,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在中考和高考中拿到最好的英语考分,让英语考分为中考和高考总分贡献力量。
  其五,各种英语考试的制度组合,让英语学习变成了“全民学英语”应试怪现象,把英语学习变成了比母语学习更重要的事情,学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并且造成了巨大的学习浪费。现有的中高考制度是一种按照总分划线录取的制度,而高考总分是由语数外理化生(理科)或语数外政史地(文科)构成的。这样的考试科目结构,加上语数外三大主要科目考题赋分均为150分的分数结构,逼得考生不得不把英语学习作为重中之重。除了高考英语考试制度,我们还有研究生英语考试制度和职称英语考试制度。尤其可笑的是,某些研究领域很少用到英语,但是要取得研究生资格,英语必考,且难度不小。例如美术研究生,不管你专业多好,英语考试不达标,你就不可能被录取。面对这种固化的体制,人们不是不思考,而是痼疾难除。也许,我们从清华教授陈丹青当年的辞职信中可以大略地读到有识之士面对体制束缚的内心困扰和无奈:“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职称英语考试制度也存在考而不用的问题,许多人平时根本用不着英语,但是考职称必须考英语。于是乎,找人替考就不在是稀奇的事情。
  其六,从实际使用情况看,根本用不着全民学英语,我们没有理由把英语学习强加给每一个人。英语毕竟是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社会成员较少实际使用或者学完就再也不用的科目,学习英语是少数人(例如翻译、科研工作者、外贸人员、驻外记者、对外广播和电视主持人等等)的工作需要,大部分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需要而已,等到考完试,拿到相应的成绩或证书,英语终将会被大多数学习者遗忘。
  总之,考啥都要考英语,实在是很不合理的制度。何况,各种英语考试还催生了拿英语考试吸金的社会乱象,无端地让英语学习者成了一些机构和个人大发横财的羔羊。
  最后,我们要说,就高考制度改革而言,难就难在如何让“一考定终身”破冰。如果一考定终身不变,高考制度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知道,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状况,一直以来都是高考改革的重大目标,有识之士一再呼吁改革,不是没有道理。如今,高考科目之一的英语正在成为变革一考定终身的破冰之科目,一些地方已经开始积极的探索,这样做了,就可以实现一年多次考试的目标,就可以实现大学不同专业参考英语等级按需录取的目标,这对完善高校招生制度,最终打破高考“一锤定音”的困局,无疑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东方网 文/马得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