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熊梅芳:科研与教学并非势不两立
来源:荆楚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6-05-19

  进入大学,逃课从大一时的如履薄冰到如今的明目张胆,从专心致志到埋头手机,不知道多少学生经历了对大学课堂的期待与幻灭。老师常年不换PPT,照本宣科,课堂乏味,缺乏交流互动,是许多学生逃离大学课堂的原因,而这些现象的背后,绕不开教学与科研的话题。

  1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大学被指好课寥寥PPT常年不换,教师回应:科研教学两难全。

  出现科研教学两难全的根本在于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评职称科研项目、论文、著作等成了主要标准,而教学成果方面却成了陪衬。大学教师难以在科研与教学之间两全,重科研能让他评选职称,各方面的福利也得到保障,但失去了学生的心;而重教学虽然能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喜爱,却在评选职称与福利保障之中落了下风,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也是有限的,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有所偏重显而易见。

  除此之外,不可忽略的是,有些教师适合搞科研却不适应教学,而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独树一帜,对于科研却难入其门,但职称考核标准重科研无教学,让擅长搞科研的教师分散了科研的精力去完成教学指标,而擅长教学的教师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去申报科研项目指标,人不尽其才,既浪费了科研与教学资源,也消磨了学生的热情,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可持续性培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科研与教学难两全,但为何一定要做到教学与科研的两全?能否让专注教学的大学教师获得与注重科研的大学教师同样的尊重与认可?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周鼎的“酒后自白”,让人们看到的在当下重科研轻教学环境下,大学教师想要教好书讲好课的无奈与痛苦,而这样的无奈正在逼着许多优秀的教师放弃自己对教书育人的坚守。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上缺位,大学教育质量又如何保障?如何又能培育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若大学教师教书育人需要苦苦坚守,而不是一种职业自觉和道德荣誉,这无疑是讽刺的,但在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环境之下,我们无法过多指责这些教师,只能期待出现更多像河南大学的“口碑教授”常萍那样的教师,渐渐改变这样的环境。常萍32年不写论文,不出书,两次拒绝《百家讲坛》的邀请,虽深受学生喜爱却在退休时还是只是一名讲师,是中国高校教师中的“异类”。后被河南大学返聘并授予副教授职称的常萍,虽然不看重此类荣誉,却是真诚希望自己不是一个异数--教书是一个教师的本分,但现在的人却本末倒置。河南大学对常萍迟来的认可,能否让更多高校关注像常萍那样坚守讲台的教师,得到充分的认可与尊重,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但除了希望大学教师能够坚守讲台之外,别无他法?

  不同于传统大学的编制,中国大学的“异类”,走在高校改革前沿的南方科技大学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实行准聘制,六年的考察期让教师们去证明自己教书好科研好,非升即走。南方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表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么中国的其他高校是否也可以尝试迈出一小步,从对重教学教师的认可尊重做起,让大学教师可以分别专注于教学和科研或者两者并重,人们拭目以待。

  稿源:荆楚网

  作者:熊梅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