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条件好了,“读书难”为何愈演愈烈?
来源:新华网-新疆频道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9-27

从2007年1月1日起,海南省列入财政预算拨款的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正式工作人员,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月人均提高150元。如此算来,该省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就高过了公务员。不仅如此,海南省还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率先在全国消灭了D级危房,一些农村学校的房子建得非常漂亮。尊师重教已经在该省蔚然成风。

但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合理,致使农村的学校生源少,孩子们纷纷涌进城市,使得各地城区学校难堪重负。“新上学难”问题在一些地方越来越突出。

2005年9月5日,在安徽阜阳市文峰小学四年级六班,107名学生“挤挤”一堂,正在上课。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到50人。新华社 发(颍辉 摄)

2005年9月5日,在安徽阜阳市文峰小学五年级一班,拥有109名学生的“超级大班”每排座位间距比文具盒的长度长不了多少。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到50人。新华社 发(颍辉 摄)

条件好了,“读书难”问题却严重了?

最近几年,海南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提高教师工资,改善办学条件。从2004年至2006年底,全省教育投资近7亿元,用于改造D级危房,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等,使海南率先在全国消灭了D级危房,基础设施获得很大改善。如今,只要到海南农村中走走就会发现,农村中房子最漂亮、环境最好的,就是学校。有些城镇,还建起了花园式的校园。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许多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海南在加快发展教育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的整合与投放仍然偏重于城镇。而农村教育资源,比如在资金投放、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设施、师资力量的配备等方面仍然不足,因而留不住农村学生。农村孩子争相涌入城镇读书,使“读书难”的问题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教育工作者认为,要提高海南的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不能只满足于改造学校危房,建起漂亮的课室,还必须在硬件设施有了基本保证之后,尽快转向抓教育质量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上来。@NextPage@

海南教育遭遇“成长烦恼”

3月21日,陕西省彬县小章中学初一年级3班的80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了每间教室55名学生的设计标准。(新华社记者 陈钢摄)

海南省屯昌县是一个只有20万人口的贫困县。这几年不断从财政收入中挤出资金发展教育,使这个县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的学生教室、宿舍、校园都建得非常好。记者在这个县地处偏僻山区的务堆村看到,这个只有6名学生的教学点,却建有一间十分明亮的教室和一间教师工作室。前不久,教育部督导组的同志在考察这个县后,对他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很高评价:“穷县办教育,屯昌是楷模。”

尽管如此,记者采访发现,屯昌同样也出现了城区学校的学位紧张现象。主要是进城农民多了起来,特别是许多农民不满足农村学校较差的教育质量,只要一有条件,都会把小孩送到城里上学。这就导致了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使得不少农村学校出现了“小班化”问题,有的班只有30多个学生,造成教师力量投放等资源的浪费。而城区的学校则刚好相反,“大班化”情况严重,特别是初中的学位紧张,最大的一个班学生甚至可以达到70多个人。

与屯昌县一样,昌江黎族自治县是较为重视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县,但即使如此,该县也同样存在农村与城镇学校师资不均衡的问题。为了解决城镇学校生源增长过快问题,县里不断对城区学校进行扩建。比如去年就投入1000万元对昌江中学进行扩建,今年还将投资500万元再建新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昌江民族中学去年已建起了一座教学楼和两幢4000多平方米的学生宿舍、92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但仍然感到难以承受学生增长的压力。

昌江民族中学校长符明强说,我校学生每年都新增400多人,真是不堪重负。下学期学校课室还缺十间左右,明年还得再建一座教学楼。符明强校长介绍说,按规定,初中每个班的学生一般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2人,我们校算是控制好的,但每个班学生数仍然在60人以上,有的班接近70人。别的学校问题更突出,有的竟达120人一个班。

该县教育局普教股股长杜志平说,城区学校学位不足已成为当地教育部门最为头疼的事情。

在儋州市,记者看到的情况更为严重。儋州是海南的文化之乡,向来有重视教育、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最近几年,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作为海南西部重镇的儋州市城区不断扩大,也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和压力。目前,全市共有18万名中小学在校生,其中高中在校生1.3万人,初中4.7万人。据该市教育局人事股符青力和办公室副主任刘华桂介绍,该市初中学生每年新增加5000名左右,使当地教育部门面临巨大压力。

符青力说,按照这种发展态势,今后每5年就要建一所新的中学才能满足学生上学需要。目前,儋州市政府正在建设那大第五中学,计划投入资金2155万元,建成后学校的招生规模为2500人。同时,将那大第二中学搬迁到海南中学东坡学校,腾出2500个初中学位。为了引导广大学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和减轻普通中学的压力,儋州市还准备与广东联合办学,投资1亿多元建设一所容纳5000名学生的职业中学,其中第一期投资1600多万元。

“新上学难”该如何破解?

柳关中学初中一年级二班拥挤的教室。(湖北日报)记者周立新 摄

一些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造成海南市县城区学校学生猛增,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农民工进城多了, 又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给农村和城镇困难家庭学生提供了能够上得起学的条件,加上人口生育高峰造成中学生人数的突然猛增等等。但是,更主要的还是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跟不上。许多农民在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后,考虑最多的就是让子女进好学校。农民们的这种愿望,随着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变得更加强烈。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然而,反观我们的教育规划和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则不能适应这种需要。

儋州市那大第二中学教导主任陈应庚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整合教育资源,把教育投资、师资力量的配备重心转向农村,尽快实现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说,农村的许多学校的学生很少,而城区的学校学生则多得不得了,不妥善解决这一问题,读书难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政府不转变观念,把均衡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考虑,而一味地考虑扩建城区学校,就算你建得再多,也无法满足需要。更何况这样做的成本太高,又不方便学生就近上学,还增加了农民负担。

海南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吴慎勤认为,经过这几年的集中投入,海南全省农村的教育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学校的硬件设施比许多内地农村学校都要好。现在农村教育质量低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水平相对较低,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首先应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海南共有8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其中小学教师5万多名,初中和高中教师3万名。海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坦言,海南教师队伍从来源、结构、学历等方面看,都不尽合理,也不太令人满意。全省5万多名小学教师中,约有50%是从民办教师中转正过来的,民办转公办的比例偏大。这些民办转公办的教师,曾为海南农村教育发展作过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这些教师水平大都比较低,而且年龄偏大,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学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除了鼓励城里教师到农村支教和加强培训教师工作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内地高素质教师的丰富资源为海南教育发展服务。(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