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的阿毛去上课了……
啊,我家孩子不上不要吃亏呀,也去!
隔壁的阿毛课停掉了,你家还去吗?
他不上,我还上什么上!本来孩子就不想去!
这段对话,是上周四,面对全市31家社会办学机构,市教育局副局长梅向东一段家长对白模仿,引得满座一笑,笑过之后却不轻松。因为此前一周,市教育局发出通知,重拳治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违规补课行为,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各类文化课补习班一律叫停。有机构委屈:我这一块眼见办得越来越红火,凭啥不给办了?
补习班的火爆究竟到什么程度?市同济中学党支部书记刘金平对此作过观察,他发现城区这样的竞争单位10多家,办班者招生跨度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以现行文化考试科目同步教学或超前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补课,复习辅导。每到报名招生人满为患,为了争抢生源,各家都想方设法强调名师阵容、优惠上期学员,仅办班名称就可见市场之大,如同步班、强化提优班、精品班、尖子班、冲刺班、VIP小班课、量身应试名师班、新初一新高一暑期衔接班、超前班、初二中考承诺班……每门价格在450元左右,有的则要680到990元一门。
今年暑期,本报“名师咨询·教育版”曾刊出记者追踪《从教室走进教室,暑期衔接班变身第三学期》(7月23日A7版),对此进行过披露。记者接到家长报料,读初一的孩子每天上午顶高温从7:15补到12:15,家长对此既无奈又心痛,心情矛盾进而发出“我们这些家长都是从疯人院里出来的?”感叹。记者在这家培训机构两处办班点,实地探访,亲眼目睹了培训班的报班之火。培训点教师称,我们开出一个爆满一个,而报名家长或学生称,孩子实力不强,人家都在上,我们也不能不上。
培训方称,他们的提优班特别火,细分出了提优超前班、精英提高班与巩固提高班。为什么要让孩子上到中午12:15?培训方称,这都是家长自愿的,语数外三门,家长不肯少报一门,就要上到这么晚,往年也是如此。
刘金平分析,这里有家长的从众心理——看到别的孩子上补习班,“听说”关键内容在补习班上,不敢落后他人;补偿心理——不少家长本人文化层次不高,经济并不宽裕,想培养孩子,补偿自己少读书的遗憾,宁补不欠,求得心理安慰;还有委托代管——家长工作繁忙,或应酬频繁,怕小孩无人管而学坏,所以宁可出钱,名为补课,实为代管。三种心理导致了补习班的红火,让孩子不得不放弃星期天和寒暑假,开始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的乏味课堂生活。
市教育局职社处张健处长称,自2006年我市规范公办学校管理,明令义务教育阶段一律不得开设各类收费的兴趣班、补习班,学校不准办班,却给了民办机构一个填补空白期,一些民办社会机构以办素质拓展班为名,打起了擦边球,且愈演愈烈,急剧扩张,擦边球打到了台中央,明目张胆,不断扩大规模和领域。
补习班苦了孩子,累了家长,更为严重的是它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程序。 王芳
来源:中国常州网-常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