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静)我省将于明年起实施普通高中新课改。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正谋划制定详细的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宣传发动、各级培训、样板校选定、评价制度改革、会考改革、高考改革等。
为使我省明年顺利进入高中新课改行列,省教育厅将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机构。我省还将组织开展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相关行政人员、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的集中培训也将展开。
据介绍,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从2004年开始已经进行了4年,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向。目前,已有山东、广东等19个省市区先后启动了课程改革实验。
按教育部的课改标准,课程结构将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并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八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至13个科目。为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届时学生可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实施新课改后,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足够总学分方可毕业。
由于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管理,学生可跨班级选修课程,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将发生改变,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同时学生可按自己要求进入不同教学班学习。
同时,高中新课程标准还将规定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同时精选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来源: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