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国大学生、上课太“安静”
来源:天津网-城市快报 作者: 编辑:big 时间:2009-03-26

  这两天,每天晚上6:30到9:30,天津大学23楼212教室里都挤满了天大各个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全英文授课、来自麻省理工的教授……本周一刚刚开设的“药品生物制品开发与生产高级教程”成为近来天大学子最青睐的课程。据了解,国外名校教授到本市高校集中时间开课,课程设定学分,这在本市高校中尚不多见。

  课堂 学生挤满百人教室

  3月23日晚6:30,来自麻省理工大学的JamesLeung教授走上讲台,开始了他在天大的第一课。此时,能容纳百人听课的教室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在讲课的过程中,JamesLeung教授的肢体语言很丰富。或许是怕全英文的课程同学们听不太懂,他尽量放慢语速,并用期待的目光观察着台下同学们的反应。

  JamesLeung教授在天大的助教刘雯颖告诉记者,JamesLeung教授是麻省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客座科学家,他还有个好听的中文名字叫“梁志勇”。这次到天大来讲课,是天大和麻省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的一部分。“因为专业性太强,当时学校准备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会如此火爆,报名这门选修课的同学远远超出了学校预计人数。”

  外教 中国学生太“安静”

  尽管很多同学表示希望感受国外课堂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但两节课下来,这样的气氛却始终没有出现。JamesLeung教授表示,中国的学生太“安静”了。他说,这样的课堂氛围与国外大学不一样,他不太适应。在麻省理工的课堂上,学生可随时向老师发问,且不用提前打招呼,其中不乏刁钻的问题,而老师必须及时做出解答。对于学生的“挑战”,教师不会感到不快,反而会很高兴。学生积极的反应说明他们在认真听课,并且跟着老师的思路不断思考,是对教学的肯定。JamesLeung教授认为,中国的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他们似乎只是在一味接受,只听不问,课堂上很安静,气氛有些沉闷。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易迸发思想的“火花”。其实,老师的讲授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老师讲的是老师的观点,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如果大家都能在课堂上活跃地思考,不同的想法就会碰撞出“火花”,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他更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提问,在课堂上与其形成互动。

  学生 外教授课自由宽松

  对于外教宽松自由的授课方式,很多大学生都觉得很新鲜。一名第一次听外教讲课的学生告诉记者,虽然这样的课程时间较短,但同学们希望通过这个机会了解国际上关于该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而大多数同学认为,借此感受外国名校的课堂气氛更重要。“选修这门课不仅是想要在专业领域提升自己,还想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认为,课堂上和教授的交流、感受国外名校上课的氛围,要比课上学到的具体知识更重要,而且相较于国内的教学方法,外籍教授在课堂上的提问较多,这样就逼迫着大家去思考,接受度会比较好。“JamesLeung教授并不是一开课就讲专业知识,而是先说一些与人生和事业发展相关的话题,而且在授课过程中也会不断穿插一些关于销售和市场的知识、信息,让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