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传统书法典雅纯正
来源:昆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13

毛水生:传统书法典雅纯正
□首席记者 肖宇辉摄影报道

 20100813081718.jpg
  毛水生:“书功在字外”。

20100813081741.jpg
 
  《禅茶一味》

20100813081757.jpg
 
  《佛》

  核心提示 毛水生在传统的基础上厚积薄发,将中华书道之精、气、神潜移默化到创作中,传统书法典雅纯正。他继承传统,完善自我;用心书写,以情表达;作品具有正统大家的艺术感染力。名校

  云南著名书法家毛水生,以“艺术创新必须有根”之思想立足,注重传统书法之学习与钻研,广泛汲取中国书法传统大成之精华,严格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艺术融合,数十年潜心墨道并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传统书法典雅纯正。名校

  儒家以“ 典雅纯正” 为美学典范,历代书法大成之家多循此正道。毛水生也不例外,其书法多见正统大家之风范,尚雅鄙俗之风常常流露于笔端,作品全然没有野、鄙、俗、怪之做派,而总是自然而然登临典雅纯正之殿堂。名校

  在传统的基础上厚积薄发,这是毛水生书法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关键。毛1946年生于南京,爷爷为南京商会会长,家境虽无“王谢堂前风”,却有“翰墨世代香”。幼承祖训家教,毛水生7岁起握管习书,从颜楷入手继而柳、欧、赵,二王、赵孟頫、黄庭坚…… 毛水生学富历朝历代名家之长,在碑、帖二学之间去粗取精并融会贯通,最终将传统书道之精、气、神潜移默化到自己的创作中。名校

  毛水生在书法上博学而多专,但尤其精通行、草、隶。除了自己殚心追求书道至高境界之外,他还不遗余力地以言传身教推动书法教育事业之发展。其现为中国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云南省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历年参加全国书画大展赛并获金银铜奖数十次的毛水生,曾多次代表省或应邀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和港、澳台地区,几年来先后在全国书法专业刊物发表论文、作品百余篇。 其作品流芳四海,其桃李满传天下,其艺术清名远扬。

  继承传统  完善自我

  毛水生告诉记者,自己的书法艺术一直是在继承传统并完善自我。谈到“循传统之门而入”这个话题时,毛水生认为“艺术创新必须有根”,而继承传统就是最重要的根基。毛还特别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很多书家之所以前期在技法层面进展顺利,而后期在艺术层面的提升上却受到挫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习练书法时脱离对传统理论的钻研,以至后期发展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名校

  因为从颜楷入手,毛水生的书法秉承了颜真卿楷书大气磅礴,笔力苍劲凛然,形式端庄凝重,字体线条弹性极强的特点。而此后陆续所涉及之柳、欧、赵、虞诸家楷书,又令其书法基础更加具有筋、骨、血、肉,为一生之书法发展健全了体魄。楷书称为“正书”或“真书”,始成于东汉,被认为是中国真正的书法时代之开始。毛水生深谙中国书法演变之路,从楷书循正统之法门入道,沿着汉字走向现代的几个重要阶段,继承隶、楷、草、行书法经典,不断完善自我。名校

  我们能看到,毛水生的作品有“二王”书法的体势、法度,颇具晋人书法飘逸优美、极富雅韵的意境。同时,其书法中还融合了唐宋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苏轼、黄庭坚、蔡襄、米芾等诸大家笔墨之长,以及汉魏以来《华山庙碑》、《曹全碑》、《张迁碑》、《爨碑》等诸碑之神, 体现了书法中和之美、古典之风、高雅之格、刚柔之气。

  用心书写  以情表达

  毛水生谈到,用心书写并以情表达,这也是自己在书法创作中极其重视的要素。在他看来,书法并非文字的记录方式即书写,而是书法家抒写感情的主观创作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功夫在字外”,书法艺术的高低要在个人的学识、修养、情操上见分晓,字字为心声,笔笔见感情。

  生活中的毛水生,淡定、平和、儒雅。他总是以平常心对待书法艺术,不急不躁不乱不逐名利,因此书法见心性,作品远离世俗的尘嚣,更加接近艺术本身的单纯。在其创作的《虎》、《随缘》、《佛在我心》、《茶禅一味》、《剑胆琴心》、《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等作品中,我们能品味到墨韵中平和、自然、超脱的意味,书法家的心声和笔意和谐相融,令作品更富生命力。

  毛水生说,以《满江红》这件作品为例,自己在动笔前总要反复酝酿感情,找到岳飞当年之心境后才挥墨。这样,慷慨激昂之心情和雄迈遒劲之用笔结合, 作品力度和神韵俱全,具有性情发挥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