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闻网讯 对于即将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更多的是好奇;但对于那些孩子的家长而言,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似乎成了让孩子上各式各样兴趣班最好的理由。然而,过多的学习负担反而会使孩子从小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娃娃:“我不想去学校”
“我不想去学校,我讨厌上学!”还有几天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瑶瑶闹起了脾气。
今年6岁的瑶瑶,不仅会钢琴、舞蹈、书法,还会说英语。以前除了上幼儿园,她还要参加妈妈给她报的各种兴趣班,每个周末都排得满满的。多才多艺的瑶瑶在别人的眼里是个小才女,乖巧、聪明,可是对于自己的特长,瑶瑶只有厌烦:“每天都要弹三个小时的钢琴,练习两个小时的英语听、读、说,别的小朋友都在玩,只有我要学习,好累!”
无独有偶,平时懂事的强强,因为要上一年级了,也闹起了别扭,以不吃饭来威胁爷爷奶奶,要求不去上学。“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说上学以后就不能玩了,还要我天天写作业!”强强气愤地说。说完,就把书包里的《每周一练》、《跟我学》等教辅书籍四处乱扔。
瑶瑶、强强的事情并不是个案,记者了解到,开学伊始,不少小朋友都表现出厌学情绪,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一听“上学”俩字就开始大哭大闹。
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昨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最后一个周末,记者在我市一家少儿书店看到,小学教辅书架前挤满了选购图书的孩子和家长。其中一位家长已经挑好了小学一年级一课一练、口算速算练习等图书,准备去收银台付钱。当记者问他买这么多课外练习册会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时,这位家长说:“我也希望孩子能轻松地学习,但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不得不给孩子压力,虽然心疼孩子,但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
随后,记者在书店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大部分家长认为,课外辅导书不能不做。“现在所说的减负不过是纸上谈兵,谁家给孩子减了负就等着落在其他孩子后面吧。”一位家长坦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给孩子买课外练习书籍外,不少家长还在谋求其他途径进行拓展式培养。暑假期间,不少父母就给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为配合新学期开学,不少家长又在到处忙着找补习班。
专家:“留一点时间给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充电,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孩子被过早地透支了学习的热情,自然就产生了厌学情绪。”对于一年级新生的厌学情绪,城北学校教师杜颖这样说。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去上学,不在家读书、写字,不去参加兴趣班,就觉得孩子是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简直让人无法忍受。那么,是不是参加的兴趣班越多,孩子就会变得越聪明?“并不是这样的,孩童自有孩童的成长规律,大人不必强行扭曲。”南昌大学心理学博士刘润香说。据刘润香介绍,英国心理专家理查德·拉里指出,对孩子来说,“虚度光阴”是一种休息和能量储备,而大人对孩子的过多安排却会扼杀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我不是鼓励让孩子碌碌无为过一生,只是希望不要将孩子的生活和课业安排得太满,留一点时间给孩子!”刘润香说。
专家表示,对小学的学习压力充满恐惧的孩子,家长要帮孩子放松心情,卸下包袱。家长在描述小学的学习生活时,千万不要灌输“以后不能玩”的思想,更别吓唬孩子说“不听话老师会打你”。应该多从正面、积极的方面来描述小学生活,让孩子以轻松的心态来看待上学,从而对学习生活产生兴趣和期待。
记者手记
从生活和心理上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新的学年到来,意味着又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小学入学也将成为他们人生起跑的第一步。当孩子们即将带着好奇或紧张的心理踏入校园时,我们发现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这些孩子本该快乐的童年多了些许沉重。
为入学疯狂备战、给孩子报多个补习班……看到这一幕幕,笔者不禁想说,这并非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时期,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对孩子并没有多高的要求,主要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适应、并逐步积累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但在与幼儿园只有一步之遥的小学一年级,却完全不同,家长们有意无意地给孩子增加了很多的压力。
笔者认为,与孩子的学业相比,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到,孩子刚上小学,面对新的环境时,在生活、心理上,会表现出一些不适应。家长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调适好,教会他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孩子整理书包、物归原处等独立行为。如果说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起跑的开始,那只有生活习惯与小学衔接好之后,孩子的起跑、后程,乃至一生才不会输。(记者 黄欢 尹玲玲)
来源:南昌新闻网-南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