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首先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首席记者赵伟摄
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体育锻炼越来越少,学生体质不断下降。
2008年,中国成为了奥运金牌第一,中国竞技体育正走向辉煌巅峰。
20年来,中国在五届奥运会和六届亚运会上,将举国体制和金牌战略发挥到了极致。
2008年,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看到:竞技体育大国正面临国民体质不断下降的尴尬。
事实是,20年来,我国国民体质连续下滑……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样的下滑最先表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体质下降。
面对残酷的现实,记者试图从昆明校园体育和地方立法着手,向读者提供一种紧迫感和一种可能性。
竞技甩开日韩 体质落后日韩
在2007年公布的一项世界国民体质排名中,荷兰、丹麦和德国排在世界前三。韩国排在第24位,居亚洲第一;日本排在第29位,亚洲第二;中国排在第32位,亚洲第三。
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如今,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者。15年来,每年都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肥胖的年龄也日益提前,7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1/5超重,7%是肥胖儿童,比例远超欧洲国家。目前,吸烟和酗酒行为在昆明城乡居民中普遍存在,许多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超重率、肥胖率逐渐增高,导致城乡居民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状况,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去年初公布的一组最新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再次下降。较之2000年,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四分之一为胖墩儿,青少年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
最近几年,体育界委员连续以提案、小组发言等方式,呼吁加强校园体育。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崔大林带来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培养全面人才”的提案,他同样认为,和日韩青少年的体质相比,我们很多指标都落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青少年涉及国家的未来以及民族的未来,我们的青少年应该全面发展,不能只是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我认为要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培养,尤其是身体素质。健康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书包越来越重 锻炼越来越少
昆明市近日公布的“十一五”期间居民健康状况评价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昆明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8.07%和9.09%,比“十五”期间明显增加。
根据昆明市教育局调查显示,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体育,导致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但闻朝夕读书声,不见操场健身郎。”青少年体质的下降,与学习生活方式有关,在影响生活方式的指标中,运动健身是影响国民体质最重要的因素。在书包越来越重的同时,中小学生的锻炼时间也越来越少。去年,一项针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60%的学生没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75%的学生认为体质不好是缺少锻炼造成的,30%的学生说没有锻炼时间。
在我国,60%以上学生的居住环境不具备进行体育运动的条件。在休息和节假日的空闲时间,学生最喜欢做的3件事是:上网聊天和游戏、听音乐学唱歌和看电视,出去运动的不足30%。当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减压方式是上网、听音乐、看电视、和同学聊天,选择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的只有约32%。
在日本,中小学生的运动量普遍多于中国学生,每天锻炼2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中国学生仅为6.3%;每天锻炼3小时的日本学生有21.3%,而中国学生仅为1.3%。一份报告描述了去年我国一所学校中外学生的体质差异:一次登山活动,以日、韩学生为主的国际部全体学生都顺利到达山顶,中国学生中却有20多人因体力不支中途返回。除了耐力和精力不如日韩学生,在体现协调能力的急停急转测试上,中国学生时常会摔跤,还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快地奔跑。
兴趣最重要 学校需引导
记者昨日来到昆明校园体育开展较好的昆明市第八中学,希望通过了解,寻找提高昆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办法。
“抓好40分钟的体育课质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锻炼中,对提高学生的体质至关重要。”昆八中体育老师王彦冰这样说。
昆八中是昆明市篮球、乒乓球、棋类、武术、田径体育项目传统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是我市开展校园体育较好的学校之一。由于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成绩突出,被五华区教育局评为学校体卫工作先进单位。王老师介绍,为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实行“一日三餐”制,即:早上锻炼、两个课间操和下午体育选修课。“初中部早上7点半安排跑步等体育锻炼活动。课间操是全校性的,全校5000多人都要参加,课间操的形式也从传统的广播操,扩展到了各个班级间的趣味游戏,时间为半小时。”
体育选修课为昆八中的特色课程,从去年开始在各校区设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高尔夫等学生比较喜欢的项目,“全校的选修课有50多门,其中体育就有8门,足见学校的重视程度。”王老师介绍,该校的篮球、网球、羽毛球选修课较受学生喜爱,每节课均超过60人,其中新开设的羽毛球课尤受欢迎,达到140多人。除此之外,年级间、班级间也经常举办趣味性比赛。
王老师认为,要强化学生增强体质的意识,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好课堂节奏,调节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兴奋,保持活而不乱的课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现在很多学校包括一些重点学校的体育课趋于形式,一节课40分钟,负责一点的老师安排30分钟的教学内容,有的甚至做下准备活动后,便开始‘放羊’,让学生自己活动。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躲到阴凉处聊天,甚至回教室学习。”
体测也“应试” 学校要反思
王老师介绍,中考体育测试也成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指挥棒”。按照统一安排,初中每周三节体育课,高中每周两节。中考前为了“应付”体育考试项目,学生们刻意参加锻炼,目的很简单,就是能测试过关。但到了高中,没有了体育测试的压力,再加之学习负担过重,除了体育课,学生也就基本远离了运动。
王老师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体质,“男孩子因为有好动的天性还会主动些,而女生就不会了,缺乏主动性。针对目前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学校应引起高度重视,力争做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锻炼身体的方法,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多引导孩子主动参加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青少年体质。”
昆明市拟立法 保障学生锻炼
今年2月,昆明市教育局举行《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听证。昆明市在召开本次听证会前,已先期听证过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试行办法并初步试行一年。但学生的体质健康权利,仍难以得到全面保障,就连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也很难全面实现。为此,听证代表们认为很有必要将体质健康促进办法上升到法规层面,增加办法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市教育局局长宋栋表示,将在听证代表意见基础上研究,争取在3月底前完善条例文本,力争年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昆明市教育局调查显示,昆明市中小学生学生体质健康主要存在近视、牙病、肥胖三大问题。就目前来看,青少年在耐力、速度、肺活量等方面不断下降,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学生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校学生营养状况不良,一部分同学身高和体重不达标。
征求意见稿明确,学校应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完成体育课,不得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同时,学校应在核定教师编制数量内,按照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中学阶段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性体育老师。市教育局就《昆明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举行听证会,这意味着,已经开始实施的《昆明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办法(试行)》即将上升为地方立法,今后,保障学生体质健康将有法可依。
(本文来源:昆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