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解读就业热点,指导学生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4-01

  解读就业热点,指导学生发展

  --访常熟理工学院职业指导师闫飞

  中国青年网3月28日讯(记者 张锡)如何能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就业环境,已经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本网记者张锡通过网络采访了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职业指导师闫飞老师。

  记者:尊敬的闫老师,现在许多大学生就业目标不明确,您认为他们应怎么确立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应做好那些就业准备?

  闫飞:常熟理工外国语学院一向重视学生就业工作,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尤其在当前社会就业压力过大,学院正确的引导起着关键作用。外国语学院致力于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发现他们的优势,帮助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少走弯路,提高就业竞争力。关于如何确立就业目标,学院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方法。

  就大一新生而言,外国语首先开展新生周活动,加深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其次通过填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了解新生对于未来职业的初步规划,合理分析其未来发展路线;第三,学院会对学生的培养进行研讨,制定优质的培养方案,使其充分认识到所学专业对应的多项职业,并开展多项全能培养项目,在一定的职业选择范围内,让他们发展;最后可以适当通过大三大四老生的宣传,帮助并带动新生,使其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融入到未来的就业氛围之中。

  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调整,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解决就业困惑。外国语学院会通过多次就业指导讲座,让大二、大三学生及时全方面的了解当今就业形势,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重新审视自身的优缺点,关注就业热点,以更好地应对就业,增加就业竞争力。我院还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增强他们对社会和企业的了解。

  记者:针对外国语学院,许多同学认为,语言他只是一种工具,要在四年内把一门语言学好学精十分困难,再加上本身没什么特长,因此他们对于未来就业十分担忧,认为除了做翻译,进外企就没什么出路了,您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闫飞: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首先,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他们应该要掌握专业课学习的尺度,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团活动,考取语言专业所需的证书。这样四年下来,学生们不仅可以获得一个专业知识的累加,同时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与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使语言发挥出其应有的特长。语言是一门灵活的本事,如果能够学以致用,灵活变通,则能在各种职场发挥出其功效与优势。关于就业方面,外国语学院针对不同就业方向开设不同专业,如师范、经贸、翻译、商务等,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在择业方向上,学生可以选择在学校当一名老师,考研、考公务员,参加选调生、村官及西部计划等,也可以在外贸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工作,在涉外大型饭店、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涉外秘书,在旅游部门担任国际导游、翻译工作等。随着外国语学院与诸多日企、韩企、德企实习及就业基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将被选派到企业进行实习,丰富实践知识,使他们真正成为一批活学活用的人才!

  记者:现在许多学生都热衷于考证,像会计证,教师证,导游证等等,他们认为多一个证就多一条出路,结果就挤掉了很多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其实好多同学就是随大流,既不感兴趣本身也不擅长,最后什么都没考上,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闫飞:如今社会,一些企业把证书的多少当成人才选拔的一个标准,引起了多数大学生的考证热。学生热衷考证,无非是希望在就业浪潮中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一味地随大流,通过考证来寻求自身心理安慰。

  因此,我觉得对于考证热,大学生们应当理性对待。首先,弄清各种事项的轻重缓急。如果只是单方面追求“证”的数量,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于本专业不相关的证件,那无疑是本末倒置了。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与其将时间浪费在考取效果并不显著的证书上,不如花费精力去提高专业的知识技能。其次,兴趣引发动力。很多大学生并不喜爱那门专业,只是为了考证而努力,看到别人考取了证件就不愿服输,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考证一定要以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为前提。最后,希望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有目的地完成相关的考试,获得合格证书;面对用人单位,不要刻意展示自己在考证方面多么有能力,而是要在实际操作与运用中切实为公司谋取利益,如果“证”样样齐全,能力却只是局限于理论,那么将来也是会被企业所淘汰的。

  记者:请您介绍下贵院毕业生的分布地域以及您认为地域问题会对以后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闫飞:以常熟理工外国语学院2011届毕业生为例,毕业生中有72.04%的学生选择了在江苏苏州地区工作,82.53%的毕业生选择在苏南就业,毕业生集中苏南(苏州)就业的特点比较明显。这一方面与苏南经济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大有关,另外还和外国语学院的生源有关,外国语学院的生源主要是来自苏南一带,其中又以苏州居多。

  在大中城市生活,不仅收入高,而且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社会保障水平高,选择职业的机会较多,职业发展的空间大;相反,中小城市生活,不仅收入低,而且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窄,公共服务不到位,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机会少,职业发展的空间有限。因此,区域经济和城乡社会发展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地点时,首先考虑大城市而不是小城镇、农村,首先考虑东部沿海地区而不是中、西部地区。大学生集聚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求职就业的状况,其实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评价和选择的价值观趋向个人主义和“功利化”,普遍缺乏到西部就业、到基层就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去的思想觉悟和实际行动。对个人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是重要的,区域影响是有限的,到中西部、到基层就业更能锻炼自己,更有利个人的成长和成才。

  记者:大学毕业生应怎样应对可能出现的就业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应采取怎样的措施?

  闫飞:在现今的就业形势下,有些热门职业经常出现几百甚至几千人争夺一个职位的现象,而冷门职位,却无人问津。这样势必给大学毕业生带来就业专业不对口这一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觉得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第一,要做到树立自我信心,有些职位只需要稍稍加以培训与锻炼,就可以获得基本操作技巧,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成长;还有些工作,专业性不强,可以通过变通,寻找得当的方法,在摸索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再学习把自己这个外行变成专业人士。第二,要做到正视职业现实。也许大学生们在种种压力下,不能选择到与自己专业相匹配的工作,但也不能因此而不重视当前职业。人只有在磨合与适应中,才能得到更大的锻炼,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和岗位。

  记者: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这次采访,我相信通过您对相关热点问题的深入回答,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合理规划和定位未来职业的发展。再次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