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高考状元县”——会宁学子不再为学费那样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温红彦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7-09
  会宁,很有名。因为长征途中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红”得出了名;因为是国家级贫困县,“穷”得出了名;还由于考入高校的学生人数在甘肃最多,因“高考状元县”出了名。

  会宁是甘肃省白银市的一个县,58.3万人口中有24.4万贫困人口。恢复高考制度以来, 会宁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学生。但为了供孩子读书,许多家庭负债累累,当地百姓渴望国家资助政策。

  走进会宁,更体会到会宁的穷和人们对保证子女能顺利上大学的渴望。会宁连续3年干旱,今年夏粮几乎颗粒无收!记者看到,田野上成片成片的小麦只有两三寸高,形同干草。

  在这样的年景下,考上大学还能上得起学吗?

  助学政策咨询会开到穷山沟,政府官员和会宁学子面对面

  由财政部、教育部和甘肃省财政厅、教育厅共同举办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咨询会7月6日在会宁县城举行。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吴仰东、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马文华等有关领导就新的资助政策,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参加咨询会的150名应届毕业生和家长代表把心中的疑问一股脑儿提出来。

  “我叫雷亚伟,报考了武汉大学,我想问助学贷款怎么申请?”马文华回答说:“首先要到乡政府开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开学把这些手续交给学校,然后向学校提出申请。”

  “我叫杨家旺,今年考了608分,报了北师大的免费师范生,师范生是否可以和其他学生一样享受这些政策?”教育部财务司何光彩处长答道:“免费师范生除了享受免费师范生教育的所有政策之外,还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成绩好的话还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

  ……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贵富还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甘肃省财政厅、白银市政府和会宁县政府最近出台了一项政策:50%的大学新生离开会宁时,可以拿到500元左右的路费资助或者生活费资助。

  对会宁人来说,以往的夏天是发愁的季节。考不上大学的家庭为孩子复读发愁,考上大学的家庭为筹集上学费用发愁。而从前来参加咨询会的学生和家长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会宁学子这个夏天不用愁了。 

  生源地助学贷款,让考上本省大学的学生吃了“定心丸”

  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是甘肃省年初计划2007年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一。

  李贵富介绍甘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限额是每人每学年6000元贷款最长年限为10年学生毕业后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由于许多学生还在等通知书截至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68人,共计130.6万元。发放较为集中的地方就是会宁县。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以来,甘肃省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贫困面大、资助面小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甘肃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主任周亚夫说,2006年全省公办普通高校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学生仅占在校生的3.9%,距离国家确定的20%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倾斜,松动了会宁人“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观念

  “陇中苦瘠甲天下”的会宁,最关心两件事:一是天啥时下雨,二是娃能不能考上大学。耕读传家,是百姓的人生信条;学生苦学、家长苦供、社会苦帮的“三苦精神”,让会宁人过去只认准一条道――考大学。

  随着国家的资助体系对中等职业学校资助的倾斜,松动了会宁人“自古华山一条道”的观念。

  刚从兰州回来的会宁五中副校长王锡武是会宁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过去劝学生报考职高或者高职院校,几乎是徒劳,复读率非常高。今年不同了,由于国家对职业教育资助的倾斜,会宁的学生和家长想法开始务实。

  国家助学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会宁的学子将不再为考学这么苦,不再为学费那样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