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父母带爱女“回家”
在那个形似虎嘴的崖口,44岁的赵松高点燃香烛和纸钱。天上又开始下雨,水线勾描出赵松高湿漉漉的身影。
他抬头望望脑袋上方那个倒三角形的山洞。5天前,来到马场河乡中心小学支教仅10天的女儿赵小亭,被从天而降的石头永远带走了。
赵松高在沉默。陪同而来的妻子陈建华,因被湍急的溪流阻挡,也沉默着,在远处看着丈夫。从22日凌晨至昨天下午,夫妻俩从如皋至都匀,再至贵定,奔袭千里,执意要到事发地祭奠女儿。“家乡有风俗,一定要去女儿走的地方祭拜一下,这样就能将女儿带回家。”
“我们曾经非常反对小亭来支教,就是担心不安全。但是小亭是个要强的孩子,她跟我们说,她是班干部,必须走在大家的前面。她最终说服了我们。” 名校
经过多日奔波,夫妻俩已经疲惫不堪。但在祭奠过女儿之后,夫妻俩凝重的面孔有了一丝亮色:“女儿虽然走了,但是她走得很光荣,她是我们的骄傲。” 名校
支教期间,赵小亭也常常与家里联系。得知女儿睡的床是用桌椅拼起来时,夫妻俩心里不是滋味:“她在家都是睡最好的床!”但他们也很欣慰地看到女儿能吃苦:“我们很宠她,但从来不娇惯她。”
7月21日晚,赵松高接到武大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余向红的电话,女儿出事了,“正在抢救中”!夫妻俩担心得一夜没合眼,次日凌晨就坐车到了上海,直飞贵阳,辗转抵达女儿遗体存放地都匀。名校
“来了后才知道,女儿已经不在了。”陈建华抹起泪水:“她还说要我别省钱多买点衣服,她还说找到好工作要接我们去享福……”
一路上,夫妻俩一直把“小亭”挂在嘴边。从春节后开学至今,他们没见过小亭一面,再见时已经隔世。
赵松高翻出手机短信:5月28日,“想爸爸……想妈妈……想奶奶……想家”;5月30日,“爱爸爸、爱妈妈、爱奶奶”…… 名校
“她是一个特别体贴人的孩子。小时候,我们出门上班,她在家里就把衣服洗好、饭做好。”陈建华记得,小亭很喜欢吃红烧肉,总吵着要妈妈做,“做好了她却只吃几块,其余的给我吃,给奶奶吃……”(实习生 田儒森 记者 何星辉 楚天都市报记者 范宁)贵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