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90后”女孩用文字圆梦
来源:长春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4-11

  本报记者 肖虹

        中考临近,当很多学校的初三学生都在紧张备战的时候,10日下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教学楼第二阶梯教室里却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新书发布会,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都在关注台上一个小姑娘,她叫王逸琪,是该校初三年级35班的一名学生——冉冉升起的青少年新锐作家。

        初三女孩出新书 同学拍微电影祝贺

        王逸琪的新书《回归线外的夏天》是一本散文随笔,记录了她从小学到初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翻看书中的内容,既有《“富二代”接力中国》、《如果中国失去了中国制造》这样时政味很浓的篇目,也有《难忘的初一生活》、《被留恋的寒假》这样学生气十足的篇章;既有她与姥爷之间深厚的祖孙感情和细腻的生活描写,也有《重编老山界》、古诗改写《水之怀古》这样的文学经典重编。全书83篇、21万言,一字一句都是这个“90后”女孩的心声。

        “大人写学生的书,是大人的事,学生写书,写的是身边的事。哪怕是显得青涩,却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夏天。”王逸琪说。

        发布会上,王逸琪的同班同学康乐天还放映了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微电影《风中寄语》,对王逸琪表示祝贺。这部时长不到20分钟的微电影演员都来自该校初三35班、36班两个班级,主演正是王逸琪,讲的是她和姥爷之间的感人故事。 “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能拍出这么感人的短片,是个奇迹。”电影《蒋筑英》的导演宋江波看过该片后说。

        韩寒是她的文学偶像 父亲的鼓励是最大的支持

        王逸琪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读书,小学时开始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随后开始涉猎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家里光是装书的箱子就有好几个。看得越多,王逸琪越觉得心里痒痒,总想动手写点儿什么。升入初中后,班主任唐俊龙老师鼓励她坚持文学创作,“争取初中三年出一本自己的散文集”也成为王逸琪的梦想。“我真高兴,初中毕业前终于实现了我的梦想。”王逸琪说,“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韩寒,小学时就开始看他的《三重门》,我觉得写作应该在很自由的状态下进行。作家就应该有一种探索精神。”

        在写作方面,王逸琪的爸爸王伟是女儿最大的支持者。“我一直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可以超前,但不可操之过急,呵护孩子的兴趣远比激发孩子兴趣更重要。”王伟说,女儿与写作结缘“纯属偶然”,“当初知道她想出书的想法,说实话我很意外,但并没有质疑,而是不断地鼓励她多看、多写。”让王伟没想到的是,出版社看过女儿的作品,不仅没有否决,反而提出让王逸琪再多写一些散文,《回归线外的夏天》就是这样诞生的。

        捐出稿费 帮贫困家庭学生圆梦

        “我会继续写下去,会尝试不同的文学体裁,希望今后在高中阶段也能出版一本散文集。”王逸琪说。尽管喜欢写作,但王逸琪说,自己并没有当作家的“野心”,她希望通过写作释放情感,也希望更多同龄人喜欢读她的作品,并像她一样热爱生活。

        更让人欣慰的是,王逸琪将首笔稿费1000元全部买了书包等文具,通过省慈善总会捐赠给贫困家庭的学生,希望他们用上新文具,好好学习。

        吉林省文联书记尹爱群评价王逸琪的新书时说,现在很多孩子一写作文就会抱怨,觉得没有生活经历,没啥可写的。看到王逸琪书中一篇篇短小的散文,就会感觉到这个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她很“有心”,这就是她的作品最有感染力的地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