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哈一中位于嫩水之滨,镶嵌在三江口畔的璀璨明珠,于一九五六年建立,先后任职校长九位。四十年来,在干群、师生的努力奋斗中,她有了深刻的发展变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非凡业绩。
56年3月—9月筹建土砖平房二十间为教学区、生活区设在皮革社,学校已具雏形。9月1日正式开学,招4个班,240名学生,教工13人。白源清任教导主任,赵国彬为后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校长暂缺,时为普通初中。57年暑期收两班新生,教工20人,在校生达360人,校园扩大,购地后南北、东西长各200米,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
1958年学校又招4个班,在校生达580人,教工35人,规模上为完整初中。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师生自力更生一锹一镐开荒24垧,学校有了农园,即实验基地,农园收入解决了三年困难时期300多名住宿生的食用需求。1960年,经师生创收自筹资金三万元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拨款5万元,建筑了砖瓦结构教室869m2,建房玻璃均用自产土豆换来。
在此期间,1959年3月杜维新由县文教科派任校支部书记,同年6月,杜调回讷河后王世朴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教导主任刘永刚。以王世朴为领导的班子提出奋斗口号:“精雕细刻,又红又专”“赶一超二,三年挂帅”。继同年7月中旬普通班120人、工农班120人(首届毕业生)离校后,几年努力,63—65年均实现升学率全县第一的夙愿。
1966年5月16日社教、文化大革命交织。王世朴校长被打倒,学校不能正常上课。67年学校成立革委命,王秉臣任主任。当时80%的教工下放到农村,只有王秉臣等八人留校,当时换名为“讷河四中”。1969年下学期,学校增收了一个两年制高中班,学生多为本镇的,计28名,何廷举、李绍福任班主任。同年,下放教师陆续回校。59—68年教学班在12—18个之间。
1970—1979年拉哈一中是完全中学。初高中18个班,900名学生,教师近80人,1972年学校隶属讷河教育科,受拉哈文教总支、中心校直接领导,学校更名:拉哈镇第一中学。
1974年,县文教科派赵广春任校长,滕兆录任副校长,教导主任:何廷举、刘实,后勤主任马长青。拉哈一中在县调整高中网点后为县五所高中之一(78年),校办工厂自74年兴办,经历被服加工、水泥瓦生产—机修车间—76年转为印刷厂,厂长马长青、崔明军。生产产品每年创利近万元,校办农场以大田为主,水园子蔬菜供不应求,年收入亦达万元。
1979年赵广春任党支部书记,张玉国任校长,李忠山、马志海任副校长。
1981—1984年10月17日赵书记继续任职,校长李忠山,副校长何廷举,教导主任刘吉绵、何国镜、张巨发,后勤主任李广学、董海龙,后为宫永新。84年春县教育局拨款,学校少量投资建一栋砖瓦结构家属房,四户领导与优秀教师搬进新居。
恢复高考后,高考成绩逐年优异。78年应届生宣亚淑以五科395分的总成绩成为嫩江地区女状元,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现留学美国,已获博士后学位。学校自80年最后一批初中生毕业后改为普通高中,84年始设高考补习班。82年,教师工资普调后,李忠山、何廷举、刘吉绵、何国镜、宋儒贤、于崇章获中级知识分子称号。
1984年10月18日—89年3月2日,校领导班子改组为:书记滕兆录,校长李忠山,副校长何国镜,教导主任赵宝铭、房保昂,后勤主任宫永新、董海龙,团委书记胡海山。在此期间87年9月县委县政府投资75万元,建了2700m2的教学楼,同时建了一个符合标准的厕所,88年暑期全体师生迁入教学楼。85年第一个教师节12名从教20年的教师获荣誉称号,滕兆录等6人被批准为中学高级教师,于万永等18人为中学一级教师。85—87年高考三年三大步,在齐市地区荣获三连冠,受到齐教育局“高中教学质量优秀校”奖励,校办印刷厂新建厂房,购机两台,年利1.5万元。
89年3月3日校班子调整为:书记兼校长金耀忠,副校长石长荣、房保昂,教导主任赵宝铭、李香春、于万永,后勤主任宫永新。后成立政教处,李香春、蒋桂芝先后任主任。班子确立校风“团结、守纪、守实、奋进”。学生最多达1080人,教师90人。自筹资修砖院墙、校门、甬路、百米跑道、建花墙、月亮门、植树种花、购体育器械,开辟植物园。90年建500m2的学生食堂与92年750m2的教学实验楼,四区开成。89年建一栋16户家属房,购星光汽车,小四轮车各一辆,教师福利增加。93年初申请得到会考考点权。在文明单位、警校共建、德育工作上均受上级表彰。
1993年8月27日金校长调出,房保昂任校长,副校长张巨发、于万永,教务主任赵宝铭、崔明军(后增宋宝军),政教主任李香春、吴玉林(后增王印昌),总务主任宫永新,生活处董海龙、佟振荣,团委书记王印昌(后为董舒森)。现任班子在创两全学校与齐市级文明校工作上加大力度,自91级实行会考后,各科成绩在全市历年均名列前茅,九三、九四年高考升学率连年提高,居全县同类校之首。95年1月技校校址归一中使用,“一校两院”管理格局确定,原技校为高三部与一、二年宿舍,东校为中心校和一、二年上课之处,就餐之地,学生早来晚归。学校规模扩大,高一新生由原六个班改为八个班,高考补习班由93年的一个班增到3个(两理一文)。后勤成立牧企办,养猪场建成并使用,自筹资购“解放”客货一辆,事业兴旺,前景辉煌。
07年,拉哈一中整体修复,并且新建立的教学楼和宿舍楼,以前宿舍楼与教学楼相隔3里多,而且条件设施比较落后,新建立的宿舍楼不仅硬件设施先进,各项服务也很替学生考虑.
拉哈一中首次谱写了自己的校歌。写于一九九三年国庆前夕,由校长房保昂亲自作词,教师刘继华作曲。从一九九四年元旦联欢会起,全校师生开始传唱校歌至今,每年国庆歌曲大赛必唱校歌,唱出了全体师生的心声,鼓舞了师生斗志,体现了拉哈一中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