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北京酝酿中小学性教育大纲 涉及小学一年级至高三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11-22

       ■ 对话

       首师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玫玫:

   “幼儿园也应接受性教育”

       新京报:大纲注重教学生如何与人交往,似乎与通常理解的“性教育”不太一样?

       张玫玫:大家认为性教育就是生理教育,其实不然,学生更需要的是遇到性困惑该如何解决。对此,大纲除告诉学生生理知识外,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作为男人、女人应具备什么素质。

       新京报:“如何与异性交往”,这在学校该是很避讳的事情,现在反而要教学生?

       张玫玫:以往学校不允许学生讲这些内容,一讲就认为该学生早恋是个坏孩子。但现代社会氛围很重视人性发展,到什么阶段就该学习什么知识。

       新京报:小学一年级就学习“性教育”是否早了点?

       张玫玫:其实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些幼儿园老师讲,在幼儿园里已有男孩就对女孩说“喜欢你”等字眼。但由于性教育被大家接受要一个过程,中小学课题成熟后,下一步会考虑对幼儿园性教育进行研究。

       新京报:对大纲的教学内容学校以什么形式授课?

       张玫玫:根据目前“性教育”不能进入中小学课时的现实,对于学校采取何种方式没有统一规定,我们只告诉学校性教育原则、目标和方法,学校可采取任何方式。

       新京报:80后、90后学生的性认识呈现什么特点,跟之前学生相比有何不同?

       张玫玫:80后、90后学生接触的信息量跟之前有很大不同,家长的观念问题也有很大影响。为此,大纲里有一项是专门针对家长的性课程。目前00后家长最关注性教育,追着要求培训,而80后学生家长则不太积极。

        ■ 案例

       东直门中学

       遭遇性骚扰女生表不安

       作为《北京市中小学性教育模式初建》课题的试点,目前,东直门中学已在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上开展性教育。

    “让学生认清自己,学会倾听来自于其他异性以及同性对于性的看法,理清自己对性的认识,是这门课程的作用之一。”东直门中学教师陈萱说。

       在课堂上,一些学生很敢说。在谈到处女情结问题时,有的女生就表示,这对女性而言是一种很大的不公。一些让学生困惑的问题,也在课堂中展现出来。比如有些女生在对性骚扰感到不安的同时,也感到自责,“是不是自己有些不当的穿着和举动,招致了性骚扰”是萦绕在一些女生心中的问题。

       除了性知识,性价值观的讨论在课程中占据相当分量。学校德育主任闫晓东看来,性教育课程需要体系化,简单的性知识介绍,如果不辅助以道德层面的引导,可能只会引发学生兴趣,却不一定带来良好效果。“没有恰当的价值判断,单纯拥有性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让学生认清自己,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下正视爱与责任,才是性教育中最关键的问题。(记者 杜丁 王佳琳)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