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大学生对“性”教育了解多少? 之专家走访
来源:中国江门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2-08

  《大学生对“性”了解多少?》的报道一见报,即引起不小反响。有读者打电话至我报或在评论群里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中,有反对方,也有支持方。反对方认为,不应该在学校开展“性”教育,说这样做会鼓励学生去谈恋爱,去发生婚前性行为;支持方认为,“大学生‘性’教育羞避是符合传统思想的,只不过现在现实是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了性行为,所以要用‘性’科学对他们进行引导。”为此,记者走访了学生和有关方面的专家,试图对大学“性”教育的开展进行一次梳理。

        学生
        平常接触“性”知识少

  在五邑大学开展“青春对话”的过程中,记者曾采访了多名男女学生。学生们大多表示,平常自己很少去了解有关“性”的知识。
  学生们在现场纷纷向市人口计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各种有关“性”的用品,比如避孕套、避孕药等。在活动结束后,五邑大学有关团体的工作人员向大学生们发放避孕套,很多同学都羞红了脸。但是不少学生告诉记者,通过这样的活动,自己了解了很多有关“性”的知识,包括如何防止涉“性”疾病、如何与异性相处等。

        对开展“性”教育
        市民一方支持一方反对

  针对我报在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报道,市民们却反应不一。
  有比较保守的读者认为,现在的性教育,变成了变相鼓励婚前性行为,实际上就是在破坏婚姻家庭,“我觉得整天公开讲授性知识,孩子去做的可能性更大;对大学生,应该鼓励他们不要谈恋爱,要专心学习;现在学校的恋爱风已经严重影响教学和管理;跑到教书育人的地方传授这些性知识,计生委把大学生当成桑拿、按摩、夜总会的从业人员了?”
  但是更多的读者倾向于支持在学校开展性教育,他们认为,整个舆论和传统思想是认同婚前不应该有性行为,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所有人都应该有性教育,以便他们认识自己身体。并且他们呼吁,不要带上道德色彩的眼镜来看待“性”教育。他们并从学生的心理,对开展性教育进行了分析:“现在问题是即使你不跟这些孩子说,他们也会去做,到时出了人命还不是更麻烦?其实学生懂得这些保护措施总好过不懂的,学会又不是鼓励你去做,所以要加紧研究适合青少年的性教育题材和内容。”

        要不要开展“性”教育
        老师和专家一致赞同“要!”

  对于有市民反对开展“性”教育,项传军以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陈辞均表示自己站在支持方。
  “本来‘性’教育应该在中学就开展,但是因为升学率等问题,一直拖到大学,但现在大学仍然缺位。”项传军说,那些简单的把“性”教育归结为“性”的理解是片面和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性”知识来引导,如果“性”教育缺位,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性”知识是道听途说来的,是支离破碎的,就会让他们对两性问题,比如说如何与异性交往等,不能正确对待,从而产生心理障碍甚至人格障碍。此次发生在东莞某学校的一起凶杀案就是最好的佐证。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陈辞则不仅支持开展性教育,并且认为应该把避孕的关口前移,在中学引入避孕知识。“把关口前移,好过后移,因为你叫他不要恋爱,不要发生‘性’行为,但他就是恋爱了,就是发生性行为,怎么办?”陈辞说,社会的宽容度是逐步增加的,以前在大学里谈恋爱就会被开除,现在“谁还去开除?”

        ”性“教育的开展
        在学校尚属起步阶段

  当前学校”性”教育工作开展得怎么样?五邑大学心理健康中心教研室主任项传军告诉记者,不止是五邑大学,在我市的各个高校,“性教育这一块还是缺位”。
但是好在,有关“性”教育的工作,已经在省里有关部门的重视下,慢慢启动了。项传军说,2009年,  五邑大学从心理健康协会挑选了5名学生骨干到省里参加有关“性”教育的培训,回来后,正式就如何开展“性”教育做了计划,并且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有关工作。比如说培养青年健康大使,用行动带动学生们学习“性”知识,或者把有关“性”教育的课程纳入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中等。
但是,项传军坦言,尽管这项课程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是因为学校课时比较少,往往实行不了“性”教育的教学计划。

         如何开展“性”教育?
         专家表示需多方推动

  “性”教育需要开展,那么如何开展呢?对于这个问题,项传军说,高校等应该重视,在大学生当中开展“性”教学,设立专门的课程,开设专题讲座以及论坛等活动,加强与学生的自由对话。同时,他认为,可以发展一些志愿者,比如说“青春健康天使”,组建成相应社团,通过同伴教育,来相互影响。项传军也表示,开展“性”教育,不是提倡和支持学生在没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并且还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影响。
  而陈辞告诉记者,现在我市在“性”教育方面的工作,已经逐步开展;不仅在学校,而且在一些社区,这项工作也在进行。“通过一些互动活动,来引导学生们的价值观,宣传艾滋病的防治。”陈辞说,不提倡大学生有婚前性行为,但是现在事实是婚前性行为已经被人们默认,“只要是双方同意的婚前性行为,绝不是大逆不道(卖淫和乱伦等流氓行为除外),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是人性的体现,是一种自然属性的结果。以感情为基础的负责人的性行为是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则比如山楂树之恋的年代,强堵,则可能会出现东莞某大学凶杀案一样的例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