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臀部、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是隐私部位,都不能让别人碰。”女生走上讲台,拿起手中的玩具娃娃,一边给同学们指认部位,一边说:“如果别人碰的话,我们要想办法走开,或者跑到人群中呼救,或者勇敢地对他说‘不’、‘不可以’。”
“原先我们也很纠结,老是觉得不好张口,也怕孩子反感。”张帆说,后来发现,孩子们生长在一个信息饱和的世界里,网络、书籍、电视等媒体中涉及“性”的内容很多,只要正确引导,孩子们都能明白。
“我们上课时,都没提‘性侵’这个词。”张帆说,老师主要从正面教他们保护自己,就像学习消防、医疗等安全常识一样,孩子们都很喜欢。
防止性侵害要从娃娃抓起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王瑶说,最近发生的很多儿童遭性侵事件,出现了低龄化趋势,三四岁的孩子甚至被猥亵。这充分暴露了儿童性教育的匮乏,孩子没有学会自我保护,“防止‘性侵害’要从娃娃抓起。”
“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和探索从儿时就已经开始,相应的自我保护教育也应该跟上。”王瑶说,0到2岁,孩子应进行性器官的认识教育,3到6岁,要进行性别角色认同教育,7到12岁,进行青春前期的教育,13到18岁,进行青春期的教育,18岁以后进行优生优育教育,每个阶段都有规范。而目前,系统性教育几乎是空白。
据了解,虽然现在小学生理健康课中有性教育内容,但不少学校根本没开这门课,有的老师讲到相关内容就“羞羞答答”,让学生自学。
张帆说,他们进行的防“性侵害”是放在安全教育课中,而讲课内容都是参考国外和港台的,我们类似的教学内容很少。
王瑶说,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这个问题,编写相关教程或培训专业老师,给孩子提供有质量和有针对性的、符合相应年龄层接受程度的防侵害教育。
“小学生防性侵害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王瑶建议,不要渲染“性侵害”的可怕和恐怖,不要给孩子讲会引起负面影响的细节,注重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就可。
■ 链接
国外是怎么做的?
美国:两岁到三岁的小朋友通过粘贴玩具、拼图、人偶和画册,知道哪些是隐私部位,这些部位只有每天照顾他们的人才能接触。到了三岁至四岁,幼儿园会请来医生用人体模型讲课,让小朋友了解性别的差异和功能。接着,老师会教孩子正确分辨“亲密行为”和“性侵害行为”。
英国:英国法律规定,5岁的儿童必须开始强制性性教育。所有公立中小学都会根据“国家必修课程”具体规定来进行性教育。
芬兰:上世纪70年代,性教育进入了芬兰中小学教学大纲,连幼儿园中也有正面的性教育图书。芬兰的性教育书《我们的身体》备受各国专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