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专家: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并非尖子生“专利”
来源:文汇报 作者: 编辑:xu 时间:2009-11-16

  各路专家聚议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并非少数尖子生“专利”

  本报讯(记者苏军)从小学到高中,为什么年级越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越弱?11月14日,华东师大举办“科教合作:普通高中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研讨会,来自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各路专家提出高中教育应创造健康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权利。

  急功近利:高中教育存在“内患”

  “现在的孩子太苦了,而且苦得有些莫名其妙”,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在谈到普通高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瓶颈时说。他认为这与人们急功近利有关,有些高中生认为学习好,无非为了将来少干活、多挣钱、好享受。这样的导向,使高中生成了应试机器,这也是高中生 想象能力 不如小学生的一大原因。

  “人们都说一些学校重智轻德、重智轻体,其实即使重智也不到位,数学就讲如何做成正确答案,而对最重要的数学思维讲得很少。”张绪培指出,简单的过度训练,扼杀了学生创新意识。

  高考第一:影响自由全面发展

  高中教育一味与大学招生接轨,应试的比重很难降低。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影响高中教育健康环境和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因素,有10个方面。在一一列举“高考 升学率 指标管理高中教育、畸形德育、只重视应考科目、文理分科意识顽固、音体美学科边缘化、实践性教学缺失、超时上课、海量作业、考试地狱、提前结束课程、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奥数”之后,他指出,学生“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校“智育第一、高考第一”使高中教育误入了“怪圈”。华东师大“985”项目《当代中国普通高中转型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科教合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霍益萍教授强调,高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中学校端正办学思想,否则要出人才很难。

  不贴标签:创新教育应面对所有学生

  当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成为一种时髦时,就会失去她的意义。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在谈起“学生创新品质培养与个性化办学”时,明确提出不能把普通高中学校分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校与培养非创新型人才的学校两类,即使高中创办“创新班”,也不能把学生分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与培养非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两种。他强调:“创新品质教育,应当面对所有学生,创新不是少数尖子的‘专利’,学校办学文化要在所有学生的成长上体现出来,要让所有的学生懂得创造美好生活。”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在会上介绍了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他们建立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启动“翱翔计划”,让学生获得“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体验,给大家以启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