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录取分数一降再降 高校如何面对"低分时代"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4-20

  调整发展方向和培养结构

  “高考人数的逐年减少与各高校录取计划稳定增长之间,形成了一个剪刀差。”山东大学教务处处长王仁卿认为,随着生源数量减少,未来几年内这个剪刀差可能还将继续扩大。而这个“剪刀差”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高校间的生源竞争加剧。他说,现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上大学不能光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更要看能不能学到一些过硬本领。这也体现了高等教育逐步从“规模大战”发展到“质量大战”,部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特色不鲜明的专科、高职,独立学院和部分地方本科院校都可能受到冲击,“2010年,我省两所高职院校招生门可罗雀,已经向我省高等教育敲响了警钟。”王仁卿认为。

  “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开始,全球各国都大幅度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学率,随之而来的就是提高质量问题。”徐同文也提到,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及早谋划,高校应“一切为了学生”,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把社会不需要的或就业不景气的应快刀斩乱麻地“革掉”,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山东高等教育必须调整发展方向和培养结构,高质量地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90%以上的高校要面向一线岗位需求,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省教育厅厅长齐涛说。早在2006年在烟台召开的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读书会,齐涛就提醒高校一定要认识到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的变化对高等教育办学可能带来的冲击,不被一时的招生繁荣现象所迷惑,着眼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

  齐涛认为,高考生源减少,为推进高考招生录取多元化以及高中阶段素质教育改革提供了良机。自主招生、单独招生、注册录取等改革将有更大空间,今年山东省试点单独招生的院校由2010年威海职业学院等6所增至13所,被录取的考生享受保送资格,不再参加普通高考,这标志着山东将有更多的中等水平的考生享受“保送上大学”的机会。

 

[1] | [2] | [3] 共 3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