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自行其是的高考加分政策已经乱成一锅粥,它在一些地方成为权贵子弟的专利,在一些地方成为招商引资的工具,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水平的联系越来越疏远。笔者为此写过一篇文章《跟教育无关的加分政策都应立即取消》,即使有一些加分政策的确还有保留的必要,制定权也应该全面回归教育部,且出台前必须经社会公开讨论,出台后的实施过程中必须严格实施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除了给基础教育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考生可以实施加分政策之外,即使与教育本身直接相关、直接代表考生素质的加分政策,也不宜实施。加分政策的出台,原本是为了克服统一高考制度下无法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弊端,给另一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和爱好的考生以深造的机会。但是,一旦这种加分政策也成为全国统一的某种标准,那么,原本是少数人的兴趣爱好和自然发展中呈现的特长,就随时有可能成为强加在众多考生身上的新的应试教育枷锁!原本以潜能开发、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加分政策,最后却反过来成为限制学生自由发展和创造的镣铐!
北京精华学校教学校长李谓先生说起的一个关于高考加分的往事令人心酸。他说,有一个原本很开朗的女孩到高考时在他面前痛哭。原来,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女孩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高考加分内容的学习钻研,但最后女孩只得了省级二等奖。按照规定,省级一等奖以上才能得到加分。当然,这是个个案。但小升初、初升高等等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考级、考证,不也是少数人的特长变成了多数人的牢笼和噩梦吗?这几年有很多专家学者义愤填膺地站出来炮轰奥数等等特长教育,甚至认为其危害远甚于黄赌毒。但其实,奥数本身是没有罪的,问题只是一刀切的人才选拔标准,将原本少数学有余力的孩子的潜能开发或智力游戏变成了应试教育的“统一标准”。
推而广之,再好的智力开发一旦变成统一标准下的人才衡量工具,就有可能使多数人成为牺牲品。这迫使我们全面考虑是继续统一高考,还是从速实现世界通行的高校自主招生办法?可能大部分人会站出来反对高校自主招生,因为统一高考是贫寒子弟上升的惟一通道也是最公正通道,这个通道一旦堵塞,权贵子弟腐败的机会更多了,而贫寒子弟翻身的希望更渺茫了!
这其实是个经不起证明的表面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指出,从1949年到2001年,父亲的干部身份都是影响子女获得干部地位的最主要因素。父亲具有权力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在控制了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报告还表明,各阶层子女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的机会不同,父亲职业是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主的人,最可能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这些人的子女100个人中约有7个成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而工人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有1人进入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农民家庭出身的人,100人中不到1人进入这一阶层。
简言之,再严格的统一高考制度,也挡不住权贵子弟在竞争中先占据优势地位。统一高考没有给贫寒子弟大学毕业后根本性的就业竞争优势,却在应试教育把人变成标准件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得失相抵,失远大于得。
(作者为中国保险报评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