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半数孩子书包超重
来源:温州晚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06-02

20100602080202.jpg

书包超重的“内容”。  王胜利 摄

       医学专家提出,学生书包的重量不能重于自身体重1/10。今日是“六一”儿童节,“小儿郎”们的书包超重吗?减负的口号已喊了多年,这“负”减得如何?昨日,本报派出多名记者,对部分小学生书包重量进行了随机测量,发现半数“小儿郎”的书包超重,需要“减肥”。

  抽查地点:巨一小学

  现场记者:黄忠

  结果:半数学生喊“重”

  昨日下午3时50分,记者来到市区巨一小学,学生正三三两两走出学校。记者用随身携带的体重秤,对13余名学生的书包进行了随机测重。

  一年级的况同学,书包重2.6公斤;三年级的李同学,书包重3.8公斤;五年级的张同学,书包重5.1公斤;二年级的蒋同学,书包重4.5公斤……记者粗略估算,平均每个学生的书包重约3.9公斤。随后,记者要求被测的学生拿出当天不需要的学习用品,再次测试书包重量发现:一二年级学生书包正常重量约2.2公斤,高年级的学生书包重约3.8公斤。对比之前数据,记者发现,一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基本正常,重约2.5公斤左右;而高年级的小学生书包超重普遍,基本为4.6公斤左右。

  记者测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书包“重死了”,应当“减肥”。记者注意到,一些学生刚出校门,家长们就赶紧上前将书包摘下背在自己身上。

  在被抽查的学生中,独自扛着书包回家的二年级学生小良格外引人注目。小良身材瘦小,可背上的书包却十分“饱满”。记者用秤测了下,书包重约5公斤,而小良的体重仅23公斤。打开小良的书包,除了当天上课所需的语文、数学课本外,还有两本字帖、一本字典、两本课外读物、一把雨伞、一个文具盒,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杯以及一摞作业本和卷子。“每天背着这么重的书包上学,重死了。”小良说,虽然妈妈每天帮着清理书包,但是背上的书包依然很重。

  前来接孩子的一谢姓家长说,她每天都帮孩子清书包,但小孩每次都执意要把所有的东西带齐了才去上学,“家长拗不过,心疼孩子,所以只好自己接送背书包”。

  抽查地点:府东路实验小学

  现场记者:张银燕

  结果:书包自重是“祸首”

  昨日,在市区府东路实验小学附近,记者用身上所带的电子秤,对几名学生的书包进行随机抽查。

  一年级学生阳阳(化名)先把自己的书包打开给记者看,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本、作业本和必要的文具外,“超额”的东西是一个装了三分之一水的水杯。记者把他的书包放在电子秤上称:3.4公斤。“书和本子都是今天上课必备的东西,其他课本和资料没让他带。”阳阳爸爸一边接过儿子的书包一边说。

  3.5公斤——记者称了称五年级学生成成(化名)的书包,只比阳阳的重了0.1公斤。翻开成成的书包,课本无异乎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几本作业本、练习本、预习本,基本与阳阳的一致。阳阳比成成低了4个年级段,可他们的书包重量为什么差不多?就在阳阳爸爸无比惊讶的时候,记者发现成成的书包是用材质很轻的布料做的,而阳阳的书包虽然好看,材质却很厚重。记者将阳阳的书本全部拿出再称,“书包净重1.2公斤”。而成成的书包净重只有0.5公斤。

  就在记者为学生的书包称重时,前来接孩子放学的几名家长也议论了开来。“我女儿读六年级了,她每本书都要往书包里塞,东西带齐了她心里才踏实,导致她的书包连我都拿不动。”市民李女士说。

 “是啊,我算是比较‘狠心’的家长了,可看着孩子稚嫩的肩膀,我还是会忍不住帮他提书包。”市民王先生也觉得孩子的书包太重了。

  对于家长们苦恼,站在一旁的成成妈妈发表了她的经验,首先,在给孩子选书包时,好不好看在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选择材质轻薄的书包;其次,能不用铅笔袋就不要用,放两支笔就够了;最后,每个学生都要抄写一份课程表,及时整理书包,上学时把多余的书本留在家里,不要带过多的课外书,不要带水杯等。

  抽查地点:龙湾第一新公民学校

  现场记者:王永胜

  结果:家长马虎书包超重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龙湾第一新公民学校,给三个年级段的学生测试了书包重量,发现学生背的书包基本超重。

  体重只有44斤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林坚豪的书包有6斤重,身为男孩子的他说,书包背起来不是很沉。他的同班同学王雪斐,体重也是44斤,背的书包也是6斤重。

  三年级女学生王赛莉,体重43斤,背的书包有5斤重,一位体重为50斤的男学生背的书包也为5斤重,体重只有57斤的五年级学生金建钦,书包有7斤重,体重有89斤的五年级学生蔡依婷的书包有9斤重。

  虽然采访中的小学生都觉得自己书包并不重,可是按照医学专家提出的学生书包重量不能高于自身体重1/10的标准,那接受采访的学生背上的书包基本上都超重了。

  记者发现,该校学生基本上都是把全部课程的书本放在书包里,少数学生还放着家长买的复习资料。采访中,学生都表示,书包是自己整理的,书包里放着全部功课的课本,那样会觉得踏实点。

  该校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平时都很重视给学生“减负”,提醒学生,书包里只用放当日功课的书本就行,但是不知是不是家长平时太忙的关系,不少家长都没意识到指导学生整理书包,或是帮助学生整理书包,不少低年级段的学生,独立能力差,他们的书包里都会塞满当日不需要的课本。

  不过也有家长表示,学生的书包超不超重,其实没什么关系,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长接送,书包放在车上载了,不用背了。

  抽查地点:城南小学

  现场记者:陈若

  结果:单个书包净重4斤

  昨日,记者随机“抽检”了几位城南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体重和书包重量。在用弹簧秤称书包时,记者只掂了一小会儿,双手便被勒得生疼,负荷6斤的弹簧秤已经难以“承载”书包的重量。记者将书包放在体重秤上,看到指针一转就是10斤,已经占到小窈64斤的体重的15%。

  记者打开书包时看到,除了各科课本外,书包里还装着各个科目的同步训练、自测练习书和作业本等,她还把厚厚的字典随身带着,记者一数书本和练习本,竟有23本之多。把那些“编外”的书本除去后一称,书包只有6斤重。小窈告诉记者,她生怕老师会抽查作业,身为班长的她只好把可能用到的书都随身携带,以便不时之需。

  同年级的小哲一手提着自己的书包,一手提着小窈的书包,不禁大叫:“这也太重了吧!”不过小窈表示,她这个书包的重量在班级里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随后,记者让城南小学一年级(1)班的老师请两名学生出来测测书包重量:“谁认为自己的书包是班里最重的?”全班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举手。

  小杰今年8岁,体重46斤,他用的是拉杆式的书包,书包的尺寸比小杰的体型还要大,11斤的书包重量让记者咋舌。“一点也不重,我都习惯了!”小杰吃力地将自己的书包举过肩膀,脸却已经胀得通红。他告诉记者,从上小学起,他的书包好像一直就是这个重量,每天都是父母帮忙塞进去的。记者把书本全部拿出来一称,发现他这个多功能的书包净重就已达4斤,而一个700毫升容量的水壶也有1斤重。

  同班的小沐把自己的书包和小杰的放在一起,单从外形上看就已经是“小巫见大巫”。她的书包里只有语文、数学等课本和两个练习簿和一个铅笔盒,3.8斤的重量比小杰的空书包还轻,仅占她体重44斤的8%。小沐说,她只把当天用到的课本带回家,其他的都放在学校,她的妈妈还会定期对她的书包进行“大扫除”。

  -记者手记

  是什么让书包超重

 “孩子书包普遍超重,让人深感忧虑。”附一医骨科主任医师陈雷教授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其脊柱未发育完全,在这一期间,如果长期背负过重的书包,将对孩子的脊柱发育造成危害,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特别是那些平时缺乏锻炼的孩子,长期背负超重书包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形体。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学生的书包仍然沉重?记者调查之后发现:书包之重,“罪魁祸首”恰恰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

  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减负”是好事,但现在学校留的作业太少,且在校学习时间也减少了,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压力,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保持孩子的竞争力,家长们也是“别无他法”,只得借助购买教辅书、增加课外作业等方式给孩子“充电”,提高孩子的综合竞争力,“毕竟上好学校才是硬道理”。

  还有学生家长认为,孩子放学后作业少,他们就会热衷看电视或者玩电脑,与其让他们把时间浪费在玩上,不如多给孩子布置作业。

 “谁也不想让孩子补课,但是别人家孩子上了补习班,我们家的孩子不上,孩子落后了怎么办,想想还是狠心让他去学英语和奥数。”一小学生家长无奈地说。

  于是乎,在家长的“推波助澜”下,各种课堂之外的教辅课本、培训班作业、练习手册,加上各种兴趣班的乐器、棋具等“堂而皇之”地塞满了学生书包,让书包越背越重。扛着鼓鼓的书包,瘦弱的双肩上红色的印痕格外“刺眼”,上三年级的小学生小文说,“课程多、培训多、作业多,书包想不重都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