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六年级发明家两项发明获全国大奖
来源: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6-03

 20100603082843.jpg
燕赵都市报记者马南/文 赵海江/图

   虽然只有12岁,但在省会维明路小学读六年级的张鑫业却已经是全校闻名的“小发明家”——他的两项发明获得全国奖项,而且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尽管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张鑫业却告诉记者,和这些荣誉相比,他更为享受发明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在说这些话时,一脸稚气的张鑫业眼睛里透出一种光彩。

        受爷爷熏陶从小爱科学

  6月2日中午,记者在维明路小学见到了正在为机器人编写程序的张鑫业。投入工作中的张鑫业一脸认真,时不时还和周围的同学探讨一下。

    说起自己这种喜欢钻研科学、动手发明创造的劲头,张鑫业认为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受爷爷的影响。张鑫业的爷爷是一位工程师,从小和爷爷长大的张鑫业经常看着爷爷修理和改造家里的电器,原本已经坏掉的电器在爷爷的手下却可以重获新生,这令小小的张鑫业既好奇又羡慕,希望自己也拥有爷爷这种“神奇的本领”。于是在爷爷修理电器的时候,张鑫业便经常呆在爷爷身边不断提问,而爷爷也有问必答。于是四岁的张鑫业便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容,并且掌握了不少常见电器的使用原理。

  见孙子如此喜欢这方面知识,张鑫业的爷爷也鼎力支持。除了抓紧一切机会给小鑫业“授课”外,爷爷还为他订阅了《少年科学》、《少年发明与创造》等刊物。这些科学刊物成为张鑫业业余时间最好的伙伴,他一有时间便会认真阅读这些刊物,从中学习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同时张鑫业动手制作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这些刊物上的手工制作他都会一一制作出来。而在制作中,他对于不懂的现象也会请教爷爷和父母,就这样,在制作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他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

        两项发明获得全国奖项

  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张鑫业参加了学校的科技小组,老师的讲解与启发极大开拓了张鑫业的思路,也进一步培养了他的动手能力。张鑫业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老师给了同学们一人一张A4的纸,看谁能用这张纸剪出最大的纸环。最后,全班只有张鑫业一个人用了和老师不一样的办法,却剪出和老师剪出的同样大的纸环。“当时真是太有成就感了,特别高兴。”而在之后的发明创造中,张鑫业又多次感受到了这种令其高兴不已的成就感。

  张鑫业的第一个发明“夜间发光拖鞋”便是在科技小组的课上,得到老师的启发而有了初步的想法。“当时老师在讲关于小孩子穿的能够发光的运动鞋的故事,于是我立刻想到,运动鞋发光只是很好看,而如果能够让拖鞋发光,就可以在夜间上厕所时不用开灯也可以照亮,既方便又不会打扰其他睡觉的人。”有了这个想法后,张鑫业立刻决定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使这个想法变为现实。然而想法虽然有了,但在实际发明时张鑫业却遭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拖鞋的灯光怎样才能一直亮?”“洗澡时拖鞋进水后怎样能够使电路不短路?”“怎样才能令拖鞋只在晚上亮,白天不亮?”……在进行发明研究中,张鑫业破解了一个难题,马上又遭遇了另一个难题。好在张鑫业坚持了下来,而家长和老师也给他的发明创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帮助他找来需要的原材料,并和他一起解决遇到的困难。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张鑫业的第一个发明“夜间发光拖鞋”完成。这项发明在2007年第四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上获得优秀奖。

   第一个发明的成功更是极大鼓励了张鑫业,在这之后他又发明了“发光掏耳勺”。“每次妈妈给我掏耳朵的时候,都要让爸爸用手电筒帮我照明,既麻烦又看不清楚,于是我就想,如果手电筒能够和掏耳勺安在一起就好了。”同样是想到就去做,在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后,一个由手柄和导光材料棒组成的“发光掏耳勺”完成了。“发光掏耳勺”的手柄内设有电源,前端为导光材料棒,发光光源直接射入耳朵内,使掏耳朵的操作处于明显的可视状态。这项发明在2008年荣获第六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

  今年“五一”期间,张鑫业作为河北省唯一一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活动”。

        发明获得成功离不开家长和老师帮助

  在谈到自己的发明时,张鑫业一再提到自己的爷爷、父母和老师,在张鑫业看来,如果不是大家的帮助,自己的发明就不会获得成功。

  张鑫业所就读的维明路小学对于学生们的动手发明制造一向非常重视,开设了专门的科技小组,不仅由本校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辅导,而且还请来省科协的老师们给学生们授课。老师们的授课令张鑫业掌握了更多书本外的物理等方面知识,同时也更好的开拓了思路。

  而对于张鑫业醉心发明,张鑫业的父母从来不会阻拦,而是尽自己可能的提供帮助。在张鑫业进行发明时,往往需要用到灯泡、电路板等零部件,于是父亲不耐其烦的带着他转遍石家庄的各个器材市场寻找这些零部件。为了找到“发光掏耳勺”上合适的灯泡,父亲带着张鑫业整整在器材市场转了一天。对于张鑫业在发明创造中遇到的困难,父母也是尽自己可能的进行帮助,并对张鑫业的发明进行建议指导。

获得荣誉的满足感比不上发明成功的喜悦

  虽然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但是张鑫业却告诉记者,和这些荣誉相比,他更为享受发明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对于这些奖,我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是每次发明成功就不同了,让我特别有满足感。”

  对于张鑫业的这种观点,维明路小学科技小组的指导老师王志刚非常赞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的成绩,我建议学生们发明创造应该享受的是其中的过程。只有不带着功利心去进行发明创造,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

      “脑子有想法就要去做”(小标题)

  对于不少同样喜欢发明创造的同龄人们,张鑫业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其实发明并不是一件很神秘、很复杂的事情,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多动手动脑,就可能成功完成适合生活的发明。我认为搞发明最重要的是兴趣,同时还有想到就要及时动手。如果脑子里有了想法却只是想一想,而不去做,那么永远也得不到成功。”在说这些话时,12岁的张鑫业显得非常认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