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博士生导师509人,硕士生导师786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568人,教授486人,副教授79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7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200多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230多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和各类光盘数据库。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37种;并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09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9%。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新技术推广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十五以来,有2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3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2009年科技经费总量8.89亿元。2009年,在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2个专项中,学校有40多个项目获得资助;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49项,授权专利297项(其中发明260项)。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仅有4所高校获此殊荣。在2008年全国高校“三大检索”论文排名中,SCIE检索论文960篇,居全国高校21位;EI检索论文1578篇,居全国高校第6位;ISTP检索论文648篇,居全国高校第20位;有135篇SCI论文被评选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居全国高校18位,1篇论文被评为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天津大学科技园是我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授牌。
天津大学建校114年多来,为祖国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651人,与国际上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还与20多个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2007年在斯洛伐克成立了首个海外孔子学院。
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5月31日)
中文名: 天津大学
外文名: TIANJIN UNIVERSITY
简称: 天大
校训: 实事求是
创办时间: 1895年10月2日
现任校长: 龚克
知名校友: 彭一刚
所属地区: 天津
主要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等
地址: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 300072
校训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