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高考的结束和暑假的到来,国内著名高校的“校园游”逐渐升温。高考结束的学生提前去感受大学的氛围,迫不及待的相溶入大学的生活当中。校园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尤其是国内一些著名高等学府,久远的历史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空不妨到校园走一转,感受其中书卷香。
●北京大学
一提起中国的优秀大学,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北大清华,高考前的“发愿词”里它们出现的频率想必也是最高。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龙头学府,这两个地方的魅力绝对值得我们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这次我们就去北京大学里走一走看一看。
学校简介:
北京大学校徽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被公认为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亚洲和世界最重要的大学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等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有“中国政治晴雨表”之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
中文名: 北京大学
外文名: Peking University(PKU)
简称: 北大
创办时间: 1898年7月3日
类别: 公立大学
现任校长: 周其凤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世界排名: 14(2006年)
学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邮政编码: 100871
旧称: 京师大学堂,国立北京大学
学校概况
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
初名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1912年5月15日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任校长。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对学校进行了整顿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学向近代大学转变的基础。抗战后南迁,1937年9月,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7月西南联大解散,北京大学迁回原址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学。1951年6月,马寅初教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从北京城内沙滩迁到现校址,成为一所侧重于基础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文理科综合大学。
北大主校园占地面积3.39平方公里,合5085亩(原有占地面积4095亩,2003年新增66公顷,合990亩)。本专科在校生人数9671人、硕士在校生人数3514人、 博士在校生人数1240人、 函授生及夜大生7413人、 留学生1016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1个[4][5],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31个[6],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7]。北京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249个;自2002年至2009年,全国先后三次完成了全部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军事学科除外)。北京大学共有53次一级学科排名第一,排名为全国前5名的一级学科共72次。其中2007-2009第三次评估中,9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一,31个一级学科排名前5,名列参评单位前列。
北京大学有诺贝尔奖得主名誉教授1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1位、院士(中科院54名+工程院7名+第三世界科学院1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4位、长江学者119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人、国家重点学科8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数量20个、19个附属和教学医院。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现藏书1046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逾7亿册。以上指标北大均居全国高校第一。
学风校训
北大学风: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北大校风: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北大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8]。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
学生社团
北京大学拥有众多学生社团。相当部分的北大学生对社团活动具有极高的热情。
每年新生入学时,许多社团都在三角地招新,号称“百团大战”。
北大现存的注册学生社团中,历史最悠久的是1956年成立的五四文学社,这也是北大唯一在文革时期没有中断过的学生社团。
北大山鹰社的训练岩壁
山鹰社,可能是北大最著名的社团了,这支优秀的学生团队,将“存鹰之心于高远,取鹰之志而凌云,习鹰之性以涉险,融鹰之神在山巅”作为自己的社团精神,曾经将自己的身影和笑容留在一个又一个遥远而寒冷的地方,也将北大的旗帜带上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虽然他们曾经有过折翅之痛(2002年希夏邦玛山难),但他们却依旧没有停止远行的脚步。这种锐利,真的如鹰一般,而他们得到的来自学校的宽容和支持,只怕也惟北大才能给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