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从田园到餐桌,奉贤这场劳动教育实践让爱农、学农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4-10-28
从田园到餐桌,奉贤这场劳动教育实践让爱农、学农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搓玉米、水稻收割、挖红薯、煮饭、做家乡菜“老八样”……这几天,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全体高二学生来到位于奉贤的上海恩农智慧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启为期三天两晚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从田园到餐桌,这场富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之旅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

  学生做家乡菜。

  近日“粮安贤城 礼赞丰收中国”2024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工作展示暨奉贤区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上,同学们对话“贤城工匠”、“00后”新农人。

  顾永豪是一名“00后”新农人,也是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作为2021年命名的上海市学生劳动教育基地,上海群超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拥有可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连栋蔬菜大棚、稻米加工厂、展销中心、智能化的玻璃温室、无土栽培植物工厂等,每年都会接待很多中小学校学生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现代的农业生产需要科技支撑,需要青年一代的加入。”顾永豪希望通过劳动教育给学生埋下希望的种子,未来可以让工业、服务业与农业形成碰撞,打破人们的传统观念,吸引更多年轻人来乡村做有意思的农业,参与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同学们下地干农活。

  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上海恩农智慧农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劳动课程建设方面也做了不少探索,目前主要开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体验课程、现代农业研学考察课程、四季农事劳作课程、高中学生志愿服务课程等。比如:通过米糕制作和“走进兔子的世界”,给学生打开一扇新大门,从一只宠物、一份食物,让同学们了解从事现代养殖业需要具备的素质,通过添加不同馅料做出自己喜欢的口味的米糕,充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创建劳动教育基地的初衷是利用自身优势和基地特点,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吸引更多孩子走进农业,热爱农业,长大投身农业。”“贤城工匠”金伟丰说。

  此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依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以真实场景展现了20多项特色劳动课程,覆盖十大任务群,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工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和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

  学生学习木工课程。


  《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奉贤区教育局副局长周英说,此次活动是落实《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的实践探索,在推动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落实提升。要将校外实践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计划,推动学校与校外实践教育场所合作,开发适合各学段的劳动教育课程,也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劳动教育,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共同促进劳动教育发展。

  接下来,奉贤区教育局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校外教育实践机会,为学生成长注入更多的支持力量。

  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秘书长邹竑对如何进一步落实好《上海市中小学校外实践教育促进规定》,加强社会协同,探索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以及高质量发展校外实践教育提出建议。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奉贤教育

  题图说明:奉贤学子开启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