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深耕校园美育30年,她让“厦门美育教育模式”闪闪发光……
来源:厦门日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4-07-25
厦门日报记者采访陈琦(左)。(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摄)
1999年,陈琦与郑小瑛合影。(受访者 供图)
陈琦主讲的党史音乐团课。(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陈琦
  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艺术团团长、正高级教师、福建省学校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1998年正月十五,陈琦跟随丈夫从大雪纷飞的北方来到了厦门,从机场出来,路边的羊蹄甲树开满了花,让她想到席慕容写的诗《一棵开花的树》,诗里写着: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从对这座城市的怦然心动,一晃眼间,陈琦已深深扎根厦门,她的树也开花了——厦门发展均衡教育和重视美育的良好环境为她提供了丰厚土壤,作为厦门六中的一名教师,她用心投入厦门六中艺术团工作。深耕校园美育30年,从精英教育到普惠教育、从面向少数到面向全体学生、从守正到创新……她让富有特色的“厦门美育教育模式”更加闪亮。

南下的北方姑娘
  对教育的热爱

  在厦门落地生根

  陈琦是矿工子弟,那时世界对她而言,就是眼前的煤矿,灰色的矿石,褐色的电矿车,一切是灰蒙蒙的。

  但在那封闭的环境里,一位活泼美丽的音乐老师来到了她就读的矿工子弟学校,课后音乐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像带领着一群快乐的小鸟。是这位音乐老师为陈琦的童年带去了色彩,勾勒了向往——她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1994年,陈琦走上自己曾经所期望的道路,她成为了一名老师。彼时,在遥远的南方,伴随着教育改革之风,厦门更加重视和加强校园美育教育,1995年厦门六中艺术团成立,并面向全市招取艺术特长生,旨在鼓励学生掌握艺术特长,大力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那时这个北方姑娘还不知道,她对教育的热爱将会在厦门落地生根,带领那群小鸟们飞上从未想过的舞台。

  1998年,作为南下的新娘,陈琦来到厦门六中担任音乐老师,并负责艺术团内舞蹈团的工作,带领六中舞蹈团在各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三年举办一次,堪称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小学生“艺术嘉年华”。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能够参加艺术展演活动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精英中的精英。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上,她率厦门六中艺术团连续两届获得四个一等奖及四个优秀创作奖;2019年4月,第六届全国中学生艺术展演中,舞蹈《亲爱的足球》作为福建省唯一的节目应邀参加开幕式演出,受到专家们的一致称赞,再一次为福建艺术教育增光添彩,厦门美育教育品牌也渐渐深入人心。

学生口中的“陈妈”
  “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

  然后坚定地信任他们”

  最近这几天,陈琦忙着带领孩子们为比赛进行排练。就读大三的黄子祺刚放暑假,第一件事就是给陈琦发微信:“陈妈,有什么吩咐?”黄子祺说,自己还真就特别“恋校”,更别说有陈琦在。

  陈琦有什么魔力?首先是专业、高效。与其说是艺术团,倒不如说更像纪律严格的军营,说好九点到位,就没有一个人会迟到。每场排练前先收手机,排练前约法三章,并制定清晰的步骤和计划,每个人该做什么都要心里有数。

  陈琦的日程很满,她有本职工作,是一名音乐老师;她有兼职工作,是六中艺术团团长;她还有个人生活,是妻子和母亲。每周只有七天,陈琦就忙上七天,但有时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即使如此,陈琦还是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也因为这样,大家索性都喊她“陈妈”。

  黄子祺被“陈妈”弄哭过好几回。哪怕都毕业了这么多年,他都会和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的学弟回来为艺术团帮忙,这次暑假回来,陈琦喊他上台为学弟学妹们做表演展示。黄子祺说,自己读的学校挺一般,但在他表演后,陈琦亲热地挽着他的手,说:“可以呀,表现得非常好。每个人的平台都不同,在我眼里的你很优秀,千万不要停止努力。”黄子祺赶紧走到一旁去,因为眼泪正刹不住车地掉下来。

  陈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要做的是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然后坚定地信任他们。

  但给孩子们信心也需要一些技巧。她最喜欢的是给孩子们制定可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们得以树立信心。就拿朗诵团举例,每周布置简单的作业,朗诵一首诗。孩子们定时交作业,老师的批改也一点不敷衍,信心就这样慢慢树立起来,直到孩子们走上更大的舞台。

“推波助澜”的人
  为孩子搭建平台

  让他们认识自己热爱自己

  7月11日才刚放暑假,高二的孙垟荣又马不停蹄地回学校了,她在参加校园剧《侨批》的排练。

  她是艺术团的“老人”了,初中她就读于厦门六中首届阿卡贝拉班,在上高中前,她的父母已经为她设计过一些人生的选项:上警校、学南音,都是听起来不错的主意。但是那时孙垟荣开了场家庭小会议,用清晰的逻辑和坚定的信心说服了父母:她要学播音。

  坚定的选择自己的道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六中艺术团的经历让孙垟荣无比清晰地意识到,播音正是自己的兴趣点。而这其中,少不了陈琦的“推波助澜”。孙垟荣一进学校,陈琦就邀请她参加朗诵团,朗诵团的专业程度让孙垟荣的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而随着六中艺术团的名声不断打响,孙垟荣站上更高更广的平台,她知道自己不仅擅长,而且“能够”。

  陈琦说,这就是六中艺术团存在的意义,“首先你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然后坚定自己的选择,而我做的只是给你搭建了平台,然后信任你。”与此同时,陈琦也正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坚持着。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的专业艺术院校和双一流高校,更重要的是,受美育教育的影响,孩子们在均衡发展各方面能力的同时,认识自己,热爱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特别的表演形式
  六中阿卡贝拉合唱团“出圈”

  让厦门美育教育声名远扬

  2014年,是陈琦美育教育生涯的又一转折点。那个富有艺术气息、很潮的高至凡老师来了,他和陈琦一样,爱折腾、不安分。他经常半开玩笑地问陈琦:“陈老师,我们怎么才能红?”

  两人商量着把合唱团玩出一些新花样,让大家看到厦门六中艺术团的能力,也让孩子们的努力被更多人看见。而他们恰巧赶上了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兴起,借助视频,在原有合唱基础上,用阿卡贝拉的形式加上身体打击的表演方式,让六中艺术教育在网上迅速走红,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特色学校。

  厦门六中艺术团“出圈”了,也借此机会让厦门的美育教育品牌声名远扬。如今,虽然高至凡老师已离世,但在厦门美育教育道路上,陈琦还在继续摸索。就在前不久的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市级选拔展演中,她所编排的校园剧《侨批》、朗诵《长城魂》不出意外地双双获得第一名。陈琦把独具特色的厦门华侨精神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那个年代那个特殊群体的家国情怀,而参与表演的孩子们,课后作业便是去了解这段历史。就在7月21日,厦门六中合唱团正在拍摄全新的阿卡贝拉歌曲《白海豚之约》,他们想借下月全国生态日的契机,将厦门的白海豚用歌声的形式搬上舞台。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何无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