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让学习看得见
来源:武汉教育电视台 作者: 编辑:王晓 时间:2025-07-10

来源:李娟萍

       在这个推崇开放对话的时代,能与各位教育人一起共话、共研、共享“对话式”这一回归教育本质的学习方式,我深感意义重大。从几千年前孔子的问对教学法和苏格拉底的对谈教学法,到ChatGPT实现人机智能对话,强调平等交流、自由互动的对话式学习一直沿用至今。


       近年来,光谷八小基于儿童立场开展“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将对话式学习方式嵌入点评学、辨析学、延展学“三学”各学习环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校“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对话式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

       一、主题式自主对话:设置弹性话题,厘清问题清单

       “三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已会的内容点评学、模糊的内容辨析学、未知的内容延展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通过学生预习去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一方面,学校匠心设计有弹性的前置学习单。在问题设置上,不同于常规只单纯考察学生知识习得情况的填空题、选择题,而是设置学习考察导向性明确、能力水平较为宽泛、问题解答可操作性强、任务量适当且能够反映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的弹性问题,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家看,传统学习单是定向的题目和选项,仅是对知识的考察。而新型前置学习单适度开放,让学生思维留痕,不仅知道哪些工具能画圆,还能对方法进行阐述,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激发他们深度思考。

       另一方面,梳理形成三层问题清单。结合前置学习单完成情况,学生首先通过自我对话,找出学习单中有疑问和不懂之处,总结知识盲点,形成个人问题清单。然后通过小组对话,对个人问题清单中不完整的、完整的,浅表的、深刻的等各种回答分析、筛选、排列、标记处理,分类辨析共性与个性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最后在教师、学生、小组多股“对话流”中,发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典型问题,生成班级问题清单。三层问题清单,对话层层深入,使学生不断引发新问题、新思考,将思维引入纵深发展。
       二、风暴式多边对话:暴露已有认知,点评个体思维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概念习得,而是通过学生探究性行为主动建构的过程。问题清单中的已会问题是“三学”课堂中开展“点评学”的关键媒介,旨在通过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已有认知进行生生互相点评和教师辅助提点,实现学生从浅层已知到充分学会的认知进阶。

       以“圆的认识”点评学为例,针对前置学习单中“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画一个圆吗”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模具画圆、圆规画圆、正多边形画圆、钉绳画圆四种方式参与评价、分析与甄别。有学生用硬币模具画圆,学生点评说用硬币不能得到我想要的圆,大小不能随心所欲。有学生用钉子、绳子画圆,学生点评说体育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在操场上画圆,道理和圆规一样,钉子相当于圆规的针尖,绳长相当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有学生用直尺画圆,部分学生点评说直尺只能画正方形、长方形这种直边图形,画圆只能用圆规,教师适时点评说用直尺画正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于圆,这种画法运用了极限思想,正如古代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原理。学生间的头脑风暴,使课堂对话由一问一答变为一问多答,由个人独白变成多边对话,学生深化了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加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三、战队式集群对话:组团对抗答辩,质询组间观点

       对话式学习不仅能辐射个体学习经验,还能带动群体互动,建立类经验学习体系。“辨析学”打破传统课堂中少数学生巅峰对决、大多数学生当观众的局限,通过组建学习战队,开展审辨式学习,由少数人参与变为全班互动,由一对一讨论变为队与队PK,模糊的认知通过组间的对抗答辩与双向质疑逐渐清晰。

       实际上,学习战队间也可对决,首先由一方战队成员汇报,从不同角度就某一问题阐述想法,将队员在探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历的弯路、所犯的错误及认识发生的变化逐一呈现。然后其他战队对发言战队进行要点归纳、质疑问询和补充完善。最后发言战队针对质询问题,有逻辑地论证自己的观念,作出反思,包容和吸取异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认知。以“探索图形”辨析学为例,学生辨析问题为“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后表面涂色有几种类别?”。教师邀请两位持不同答案的学生作答,并指导两名学生分别组建战队,进行对抗答辩,两战队在质疑他人与自我质疑中探寻到正确答案。

       在辨析学环节,教师会在学习重要、关键、有困难和有特色的地方予以指导,对某一方错误观点,巧妙作友情提醒,增加盟友,确保对话双方势均力敌,以得出正确辨析结果。
       四、项目式团队对话:共探延拓项目,碰撞团队智慧

       “三学”课堂模式的“延展学”用于新授课完成后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追求的是学生认知提升、方法拓展、思维进阶、知识迁移,而非听与说的简单叠加。教师通常会引入一个探究项目,学生团队在“分享+碰撞、融合+共创”中,摩擦出智慧火花。

       如教师讲授完《圆的面积》后,布置了“为什么草原上蒙古包的底面做成圆形”这一项目任务。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明确本项目需解决的蒙古包所在地区、蒙古包设计成圆形的优势等四个子任务;接着分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收获有效信息;最后交流展示学生通过材料结构、气候特点、圆的特征等方面取得的学习成果,对蒙古包设计成圆形的优势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从而深入理解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点评学、辨析学、延展学“三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我校通过主题式自主对话、风暴式多边对话、战队式集群对话、项目式团队对话,让学习看得见,实现知识深度理解的同时,建立了人与人、组与组、队与队间协作学习关系,促进了从被动学习到能动学习、从个体学习到协同学习、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有效转型。

原标题:《对话,让学习看得见——光谷八小“三学课堂”对话式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