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家 | 用学习力引领每一位师生内涵发展
来源:光谷第四小学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03-08
文 | 饶家伟 李九胜
饶家伟,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校长
李九胜,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书记
“生态教育犹如身在悠谷的一场旅行,每一个时刻,都是一次光合作用。每一位师生在尽情呼吸氧气的时候,活力四射,发现更加健康、美好的自己;每一位师生在光合悠谷这个天然氧吧里学习,静享有氧的教育生活。”这是真正的美好教育。
美好教育是教育者追求的坐标。一个教育者寻找自己的坐标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自省,这是收获成长的可贵品质。学习、反思、自省只要上路,学习力自然会生成,就会有机会在美好教育的坐标点隆重地庆典。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就是靠学习力引领师生走内涵发展道路,一路追寻美好的教育。
内涵校长,用学习做保养
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动力、毅力、能力综合体现在学习力上。学习力是学校和每一位师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谁占领这个制高点,谁就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学习让人不断改变,而变化为善学者提供领先对手的机会。培养学习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向别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遇见对的人和读过好的书。
遇见对的人,偶然带来必然。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教师学习力的引领者。校长的作用非常关键,领着教师跑,陪着教师行,帮助教师飞。我熟知的武家仿校长常说,“会学习的人永远不落后”。52岁时,他到华中师大读研究生课程班;54岁时,他退休后加入仙源学校,创办天门江汉学校;60岁时,他又到北大读博士课程班。他始终有一种教育情结,并不断挑战自己,坚持学习不落后的信念,终身践行教育。他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由此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力是一个人成长的根。
读过好的书,未知变成已知。书籍是人类生命的延伸,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对于管理者,要有“本领恐慌”。时代始终在发展变化,知识在更新换代,本领在不断折旧,唯有通过持续地学习来实现知识和本领的保值、增值。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拿来主义胜过闭门造车!《人生可以随时重来》中讲述:美国的摩西奶奶77岁开始画画,100多岁仍在坚持,成为著名的风俗画家,其学习的精神引起了美国总统的关注,她甚至受到美国总统的接见。
学习是最好的保养。人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基因,不容易改变,但人的精神却可以因读书而蓬勃葱茏。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缤纷的映像,让我们的内心漫卷云舒。
优雅教师,用工具做支撑
正如卡耐基的夫人所说:好老师是一种香气,能感染整个学校和社会。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位好教师将学习视为责任,让成长加速!一个好教师更应该拥有一种优雅的姿态。优雅是教师最美的气质,优雅所彰显出的外在形象会化作无声的教育力量,熏陶感染每一个人,所以,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上好课,是优雅教师最崇高的师德。教师一切工作的核心就是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优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的最高荣誉!优雅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的学习力,首先自己有成长的工具做支撑。
做有规划的教师。“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有规划,才能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专业发展规划的教师,能够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爱自己,就要好好栽培自己。2016年8月,光谷四小要求每一位教师自主规划自己第二个未来三年(2016.9—2019.8)的专业发展,确立专业化发展的分阶段、分层次的动态标准,并详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目标、每一年年度目标及具体实施措施,要求同年级组教师和校级干部给予建议。三年规划目标中期小结、三年规划总结,让规划清晰可见,具体可操作。同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学校针对不同教师所处的专业发展时期,提出不同的个体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指导教师们修正、完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学期末再对照教师专业规划进行对比落实,使之具有实效性。
做开发课程的教师。契诃夫认为:“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一名优秀教师,要学会表达自己,而教师表达自己的最佳方式则是课程设计。教师专属课程设计是师生成长的跑道。光谷四小倡导教师成长“校本课程人人能开发”、教师专业发展“一主两翼”的模式(“一主”即教好一门国家课程;“两翼”即开发一项面对学生的校本课程和研究一项针对教师发展的成长课程)。课程开发促使教师从过去以国家课程为主,转向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教师全员参与和个性化课程开发与实施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水平。
做有目标的教师。年轻教师的成长的机会和平台非常多,但对于一直很普通的且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老师,是否还有机会成为一个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老师呢?正如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说:“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只要你永远处于学习、吸纳的状态,你永远都会‘繁花点点’。”美国的乔恩·戈登曾说,“再加‘10%’,从平凡到卓越。”教师的“10%”是什么?反思。一天工作8小时共计480分钟,要腾出10%的时间,即48分钟,用在反思上,反思当天的教育喜悦、烦恼、小失败、微技术、无法解决的教育困惑等,这样长期坚持5年,就会让你与众不同。
2012年,光谷四小开始了“一对一”平板电脑新技术应用试点,学校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尝试实践,反思流程,再造结构,甚至一批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勇担重任,将新技术融入到教育中仍激情四射。特别是湛楚雷、曾维娜、程华、胡琴、胡颖、高洪琳、王敏等11位教师在全国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大赛中斩获13个一等奖,5个创新大奖。“无技术,不上课”的观念已经深入四小人心,信息技术之花在光谷四小的课堂上灿烂绽放。
特色学生,用课程做脚手架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是普遍现象。但每个学生都要发展,这个目的却是一致的。用多样化的社团课程和活动,去主动地匹配学生的个性、潜能的多样性,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思维。
开发社团课程,用课程促创新。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个体、呵护个性;要认识到学生只有差异、没有差距,相信儿童是一朵朵花,迟早都会绽放,只是花期各有不同。要打造“全面+特长”的学生,便要提供广阔的舞台给学生。从关注学习力入手,开发多元的校本课程,以培养学习综合素养。目前有84名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70多门校本课程已编印成册,已经形成了富有光谷四小特色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三大类(知识拓展类、艺体特长类、实践活动类)及五大板块(人文、思维、艺体、实践、科技)共计40项社团课程组成。
开发社团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学会自主选择,学会交往合作,学会探究思考,学会动手实践。学生参与“走班制”社团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激发了兴趣,满足了需求,培养了特长,彰显了个性;通过开设门类众多的社团课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一项或几项社团课程之中,实现了“生生有特长”“人人有社团”的目标。社团活动充分激活学生的活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光谷小公民。
管乐社团两次荣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一等奖,三次荣获全国管乐比赛优秀乐团;合唱社团两次荣获武汉市合唱比赛一等奖;阳新布贴社团为学校争得了“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荣誉称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8月,光谷四小师生家长利用一个暑假制作了180余幅阳新布贴绣作品,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参加“联合国官员书画——走进湖北”艺术展,展出的作品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题写的《曲则全》书法作品同场亮相。光谷四小的阳新布贴绣作品吸引了大批中外嘉宾驻足欣赏,很多人还亲自动手,体验制作布贴乐趣。
开展特色活动,用活动促发展。参与活动所获得体验感强,学习的收获更大,可以说活动是孩子成长的不二法门。从2011年起,光谷四小每年非常隆重地举办“校园文化六节”活动,为学生搭建广阔平台,充分展示学生风采。“樱花读书节”上,课本剧展演、读书交流会、图书大换购等系列精彩读书活动,让学生在烂漫樱花之下体验经营之乐,感受读书之乐。每年的“创意科技节”,学生通过展示科技特长、绘画、劳技作品,展现别样风采。航模比赛、空模展示、七巧板比赛让学生在实践动手中感悟科技创新的美好。
以学生学习力推动孩子快乐成长,以教师学习力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学习力的培养是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一项长期培育工程。生态教育就是通过学习力让每一位教师做专业尊严的工作,让每一位学生过幸福优雅的生活。学习力引领每一位师生做奔跑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名家》202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