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幼小衔接:引导重于帮助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7-12-11
 

    放学后参加校内托管班成了青岛桦川路小学很多学生期待的事儿。学校实行免费的“一站式托管”,文化托管和艺术托管并行,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赢得了家长们的一致赞誉。任聪聪 摄

    幼小衔接是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家长们对小学未知的部分肯定有很多的担心:我的孩子识字量够不够,能不能适应,是不是会成为老师喜欢的孩子……家长所担心的这一切都不会因为担心而少发生一点点。家长需要把眼光放到更大的空间、更高的层次,对孩子更多的是协助,不是管教、要求,而是信任他,给他机会试错,去体验成长。

    保护内驱力更重要

    成人在社会上遇到的问题孩子在学校里依然会遇到。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冲突、问题、矛盾不可避免。作为家长不是去担心或教孩子怎么处理,或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要有一个心念——这些都是正常的。真正的成长是让孩子知道,他面对的问题随着他的成长只能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找到自己、越来越释然地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才是我们要做的。父母怎样协助他,对他来讲是最重要的。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灵和身体更重要。知识学习从上幼儿园到上大学以及之后的进修,一直在持续,但真正能够在心智上健康、完善,能够成为一个内在有力量、有人格魅力而幸福的人,这部分不一定是在课堂上能学到的。而是要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在家里跟父母的相处,在学校跟同学的相处,将来到了单位跟同事的相处,慢慢去历练。

    小学部分的学业,零基础的孩子只要跟着老师按部就班地学,都不会太差。许多零基础的孩子因为真不会所以更努力。孩子从幼儿园升到小学,有一些跟不上或某个地方有点慢很正常。这时候家长只要付出一些耐心,告诉孩子慢慢来、爸爸妈妈等你、陪着你一点点往上赶,就会发现都不是问题。从孩子的视角去感受孩子、了解孩子,在他的节奏上协助他成长才更重要。

    很多上过早教机构的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特别出色,但到了三年级就开始退步。因为那个时候学习难度加大,需要的是孩子宏观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他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判断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孩子上了小学,父母是该让孩子填鸭式地学很多东西,让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字写得比别人好、认知快一些,还是给他留出更多的建构逻辑思维、想象力的空间?如果我们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进很多东西,而不是他们自发想要学的,孩子会很累甚至透支,困顿在那儿,卡在某一个阶段就上不去了。每个人的内驱力都得是自发的,保护孩子的内驱力非常重要。

    更多地给予心理支持

    孩子上了小学,不仅要面对课业上的不同,还要面对很多心理上的挑战,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父母的支持。除了方法的支持,父母要给孩子更多心理上的协助和支持。

    首先要对孩子有更多的关注。记住一句话:倾听就是爱,了解终有意义。学会倾听孩子、和孩子平等对话、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孩子,对孩子来讲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

    所谓对孩子的关注、平等地对待孩子,就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不压抑他,有困扰的时候帮他疏导。如果孩子刚一张口,大人就说“这事儿都是你的错”,然后再讲一堆道理,孩子一个是不愿意再说了,另一个是情绪卡在那里。一旦情绪长期卡在那里没有被释放出来,身体就开始出现各种状况。

    其次,高质量的陪伴。这点是家庭教育工作者一直在呼吁的一个话题。很多爸爸妈妈说:“我天天都陪着孩子,为什么看起来还是不够,孩子还是觉得没有被爱呢?”所谓高质量陪伴,是人和心都跟孩子在一起,是和孩子在一起做他想做的事情,并且有很多互动,这也恰恰是父母了解孩子、走近孩子的重要机会和过程。

    孩子跟父母玩游戏的时候,可能无意间就说出了学校的事,说出了他生活的苦恼和困惑,这个时候恰恰是你走进孩子内心的好机会。即使一天只有十几分钟,有高质量陪伴都会不一样。当孩子跟父母有真正心与心的连接和交流时,父母提的建议、要求,以及想让他成为的那部分,他会更顺从。顺从是因为他感受到你们爱他、尊重他。

    高质量陪伴还需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需要遵守的规则是什么。高质量陪伴不仅是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还包括互动的时候帮他建立清晰的规则和原则,而这个部分是通过接纳他的情绪实现的。我们要允许孩子因为喝不到可乐而哭的情绪,但是要让孩子知道,你哭的情绪我接受,但是我不会因为你哭而做改变。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他就会懂得两点:一是自己的情绪是通透的,表达情绪无障碍;二是知道不去触碰规则。他学会了内在的顺从和尊重规则。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是自律、对自我负责、在情绪上能够帮助自己的成熟的孩子。

    再其次,心态的引导。孩子尤其是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很容易斤斤计较,他碰了一下我的铅笔,书被划了……这样的冲突是正常的,因为上了学开始有学业的要求、纪律的约束、集体意识的灌输,这些引发的不适应需要有一个释放的渠道,所以孩子容易闹情绪、斤斤计较。当孩子跟家长表达这些的时候,家长除了在处理事情上协助他之外,心态的引导也很重要。

    心态的引导就是积极有效的沟通,我们要让孩子跳出事情本身去看,发生的事是不是正常的,以及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想对方。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是简单地指责他,或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以平等的方式探讨彼此的看法和想法,最后让孩子去发现是不是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处理方法。这样就把孩子带入一个更开阔的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上。

    学会安排时间建立规则

    孩子上一年级的时候,家长需要花一些时间协助孩子规划自己的时间,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如何面对学校的规则和自己的行为发生冲突的时候。

    在学习方面,从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的东西做起,很有仪式感地带着孩子走一遍,让孩子知道要自己完成。像如何定闹钟、早上几点起床等,都要认真交代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负起责任。

    比起学习习惯的培养,生活习惯的培养更重要。孩子能够打理自己、照顾自己,他就能够非常好地利用时间。家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帮助孩子规划时间,告诉孩子放学回来到晚上睡觉这几个小时有哪些事情要做,让孩子优先排个序,如果不合理,爸爸妈妈再提出建议帮助改动。如果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就给孩子这样的机会和信任,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有主见、知道怎么调配自己的孩子。从小建立的习惯将衍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的规划性、谋划意识更强,想问题更全面。

    建立规则。规则的建立对上小学的孩子非常重要。要让孩子知道有一些规则是没有弹性的,比如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撒谎、不可以随意在外面留宿等。凡是跟生命、道德、健康有关的规则,没有条件可谈,必须遵守。这样孩子就建立起为自己负责的习惯和品质。

    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可以使孩子一生受益。到二年级的时候将出现一些应用题,孩子有一定的阅读量会帮助他理解题意。爱读书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都非常突出。阅读还能让孩子的口语表达更自信,敢于、乐于同他人交往。孩子读书多,知道一些故事的情节或者是同伴们都在看的书,他们之间的交流就多了一个桥梁,表达自己的时候会更清晰丰富。

    家长的角色更多的是观察者和协助者,尽量少指点、少参与、多放手。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能陪伴他的时间越来越少,终有一天他们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所以我们要信任他们,把事情认真地交给他们之后协助他们完成,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对他来讲这是一个不断历练和体验成长的过程,他的心智也会借着这样的相信和放手越来越圆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