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警惕“新科技”与教育背道而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8-05-24
    浙江杭州某中学为了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效率,启用了一套“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通过现场摄像头对教室内学生进行“刷脸”匹配,完成考勤,还会对学生阅读、书写、听讲、起立、举手和趴桌子6种行为,以及高兴、反感、难过、害怕、惊讶、愤怒和中性7种表情,每30秒进行一次扫描,实时统计。系统对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进行数据分析,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比如,趴桌子会扣分,达到一定分值,系统便会提醒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可根据提醒进行教学管理。

    笔者认为,虽然这套课堂行为管理系统并不是为了记录学生影像,而是将行为和表情转化为代码进行分析,且大大降低了学生隐私泄露的风险,但仍然让很多人感觉不适。对此,不少网友感慨,幸好自己早已毕业。无独有偶,重庆某中学不久前也在教室内启用了一套人工职能分析评估系统,校方宣称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情进行实时分析,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

    学校改善课堂效率的初衷和努力是好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人工职能的发展,让过去依靠人力无法做到的事情成为可能,如实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这无疑是一种技术赋能。但技术赋能是一柄双刃剑,甚至有可能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姑且不论人工职能是否可以根据行为和表情准确分析学生的真实状态。比如,学生微笑就一定表示他们高兴或已经懂了?学生趴在桌子上就一定表示他们不专注?人类的表情和动作系统是复杂的,人工智能很难精准理解。而且,对于处于监控下的学生来说,这种分析记录往往会失真,有可能是监控者想要什么,被监控对象就会提供什么。而监控者所希望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表情,真的能改善教学效果?趴着听讲本来是一种很自然的学习状态,但为了不扣分,学生只好挺直了腰,反而可能走神。为了配合监控,没有听懂也装作微笑,不懂装懂,这种失真的反馈对于改善教师的教学又有何益呢?

    课堂实时监控背后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值得警惕。就杭州该中学而言,校方介绍学校实行选课走班制度,“刷脸”考勤大大精简了以往打卡、点名的环节。但是,选课走班的核心是什么?赋予学生最大的自由选择权,让他们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兴趣、能力、水平去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然而,当选课走班遇上了“刷脸”考勤,遭遇了行为、表情实时监控,这本身就是一种滑稽和讽刺。

    高科技确实在很多方面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能和水平,但之所以诸如“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之类的高科技手段屡遭非议,正是因为人们担忧这种管理方式违背了教育规律,也可能对学生的人格尊严造成损害。人们更担忧的是管理者依赖高科技管理学生和课堂,过分关注纪律和所谓的“专注度”“投入度”,满足于数据的光鲜亮丽,却把学生的真正需求放在一边,与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与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的提质和教育思想、教育机制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驰。如此,高科技发挥的甚至是“助纣为虐”的作用。

    目前学校管理中还有另外一种现象,比如不久前媒体曝光的一些学校,要求学生上厕所要开请假条,为了防止早恋,禁止男女生交往,划定严格的交往距离、食堂分区,等等。这种管理手段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与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学生进行实时监控相比,两者的技术含量有着天壤之别,但两者遭人诟病的原因恐怕都在于缺乏对人性的尊重,缺乏对学校管理的教育本质的尊重,从而可能走向管理目标的反面、走向教育的反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