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新华社:教育不是生意,学生不是羔羊!暗访:培训几小时就成了“资深老师”
来源:山东教育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1-04-25
 
 新华社:教育不是生意,学生不是羔羊!
  
  海报设计:赵凯
  完成作业用自己家的平板电脑不行吗?不行!
  前不久,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育英中学就要求每个学生买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每台2200元,使用费每年1200元,3年须缴使用费3600元,软硬件合计须缴费5800元。”此事引发网友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就在去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再次强调,学校不得擅自设立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不得在代收费中获取差价,不得强制或者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
  三令五申禁止,居然还有学校打“擦边球”甚至“顶风作案”,是学校负责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与项目公司进行的交易?还是为了实现所谓的“智能教学”而做的“面子工程”?
  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此“巧立名目”地强买强卖,学校都足可以用“吃相难看”来形容,这不仅有违教育本分,败坏社会风气,还会给很多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五河县政府已责令育英中学立即停止违规收取学生平板电脑费用行为,清退全部已收费用;对违规收费问题在五河县教体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学校及领导班子2021年度教体系统评优评先资格。
  教育不是生意,学生不是羔羊。要遏制乱收费现象,除了要靠学校自律,更多的还是得靠监管。 只有这样,才能让警钟长鸣,杜绝类似乱象再次上演,还学生一个纯洁的校园环境。
  来源:新华网
  暗访:培训几小时就成了“资深老师”
  
  “选机构,看师资”是不少家长在挑选校外培训机构时信奉的重要准则。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教师流动性大,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的现状。为了招揽生源,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包装教师“头衔”,吸引家长报名并逃避监管。在一些低幼培训领域,更存在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培训半天就上岗“凑数”的“注水师资”现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不恰当、道德素质低下更是令人担忧。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力量审核已成为学生、家长的共同期待。
  虚假包装
  “素人”秒变“名师”
  “毕业于某985大学”“有近十年的教学经历”“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荣誉”“多次参加省市竞赛获奖”“3名所教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宣传手册上,名师亮眼的教学简历,是机构招揽生源的“利器”。而事实上,这些简历中充斥着大量虚假内容,众多信息含糊不清难以鉴别。
  “任教老师简历中的很多信息、荣誉都是机构精心编造而来。”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年龄大的,就突出经验丰富、教龄长;年纪小的,就写毕业于名校,高考分数优异;没有专业背景的,就说教育理念好,有方法、有耐心……这些是写在机构宣传册上的,私下里机构还可以再言语暗示家长,一些教师是从不可具名的名校挖过来的,只是由于政策原因不能写在公告上而已。”
  机构胡乱吹嘘师资的“套路”,源于查证信息渠道缺失。“很多执教老师用的都不是真名,毕业证、荣誉证书又没有张贴出来,真假很难判定,高考分数你也不好去查证。至于竞赛排名,10多年前的竞赛名称、结果,网络上没有记录,大家也并不了解,是真是假都难以判定。”一位家长直言。
  
  记者了解到,对于中小学的主课培训来说,由于教育部门已经明确规定不允许在职教师参与补课,所以缺少专业师资已经成为培训机构的一大难题。一些机构在招聘时,根本不看是否具有专业背景、教师资格证,在校大学生成为部分培训机构的执教“主力”,有些老师甚至是房屋中介或4S店销售员转行而来。
  “铁打”的教案
  “注水”的老师
  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一些低幼培训教育领域,由于教学内容简单,“只要普通话相对标准、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经过简单的上岗培训,就能成为机构包装的‘经验丰富’的教师”。
  经过半天几个小时的培训,来自二本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徐同学就成了一名“资深”画画老师。徐同学告诉记者,他上的课是趣味美术,学生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机构负责人拿出课堂讲义,告诉我这堂课就是教孩子撕纸拼画,他给我看了一个十来分钟的操作视频,然后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成品画样,我只要引导孩子‘依葫芦画瓢’就行了,完全不需要美术功底。”
  但这样的课堂也容易发生突发状况。“偶尔孩子一个疑问、发散思维,能把老师问得不知所措。有的老师碍于面子,甚至批评孩子上课不要插嘴,说有问题下课再问老师。”一位家长无奈地说。
  
  “流水”的教师背后,是令人担忧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记者在某个机构听课发现,有位20多岁的语文女老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打一个城市,提示谜底有个州字。当有个小朋友回答说是“欧洲”时,老师竟然说“欧洲是个国家,不是一个城市”。
  部分教师低下的道德素质更让家长咋舌。“一个20岁出头、有文身的白人老师上外教课,在进行简单答题游戏后,他和答对的孩子击掌,却经常故意不伸手,让伸出手来的孩子击了个空。孩子正在尴尬之时,他还带头起哄嘲笑,孩子差点哭了出来。”一位家长说,这样的“洋教师”来历不明,行为习惯也很乖张,完全不懂教师的行为规范,甚至带坏课堂风气,根本就是“误人子弟”。
  培训师资“水平底线”
  谁来守护?
  不少受访对象认为,一些培训机构教师整体水平与公办学校教师差距较大。一位公办学校的校长说,去年疫情期间学校组织招聘,大量培训机构的老师前来应聘。通过各种考察发现,这些老师绝大多数不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最后仅录取到一个人。
  据了解,我国超过40万家的校外培训机构有将近800万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足1/4。广东省教育督导室主任科员张志立认为,校外教师也是从事教育事业,必须具备基本的素质、能力,而教师资格证是教师拥有一定教学能力、心理辅导、道德规范的认证,可以考虑分类逐步推进培训机构师资配备教师资格证。比如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的学科类培训,需要具备教师资格证;如果是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训,则不强制要求。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教师王吉宏认为,应该加强对培训机构、特别是教师资质的监管,守好校外培训机构教师“底线”。可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对机构的师资实名备案注册,对其真实学历背景进行审核,同时完善培训机构师资管理制度,对临时聘任教师的数量明确比例限制。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建议,有关部门应督促培训机构将教师信息公开化,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育都应设置教师信息公示入口,对从教人员姓名、照片及资格证编号信息进行公示;也可探索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公开评价系统,让家长和学生为教师打分,倒逼培训机构、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据新华社长沙4月22日电
  作者:新华社记者 谢樱 孟含琪 郑天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