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海淀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23-11-16
       11月9日—10日,2023年小学教育发展论坛在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举行。本次论坛由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主办,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承办,来自全国多地的教育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科学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本次论坛分为专家高端主旨报告和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科学教育实践探索分享两部分,通过专家引领和成果经验交流,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具体包括了7场高端主旨报告、10个科学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主题分论坛和44节课堂教育展示,共学“大科学教育”前沿理论,共研科学教育做加法创新路径,共品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科学教育实践成果,共话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研科学教育创新路径

       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建设科技强国,靠的是青少年。与会专家分别以《世界科技前沿发展态势》、《科学教育:从理念到行动》《想象力:小学科学教育的抓手》《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等为题,分享了高端主旨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景小霞表示,面对国家发展之需、人才需要,科学教育需要从“回应时代”“源于儿童”“基于学校”三个方面思考“加什么”的内容。

       为回应这一时代要求,景小霞校长带领干部和教师梳理学校科学教育的文化传承,明晰下一步工作的价值取向,思考“科学教育加法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高质量的科学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要把科学教育加法作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鼓励、引领、召唤教师增强科学教育意识、优化科学教育实践,参与科学教育研究。本届小学教育发展论坛主题由此诞生。

       景小霞校长强调,科学教育加法“怎么加”从六大方面回答,一是要发挥课程结构化育人的功能;二是提出在学科实践引领下的课堂学习探究化;三是实施活动项目化,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探索多种路径共同指向核心素养;四是学科融入差异化,以课标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各学科的科学教育功能;五是学习资源多元化,拓展学习场域让学习资源更多元;六是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

       科学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展示

       论坛期间,中关村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三个分会场分享科学教育实践探索成果,在三个分会场中设有十个分论坛,以主题论坛分享、专家点评的形式同时进行。同时,在中关村校区、天秀校区、西二旗分校同时开展44节科学教育融入学科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以教学展示、专家点评、现场评课的形式开展。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研究员陈梅雪分享了《观水小屋水质学课程的实施》的案例,具体介绍了以水质学为主体培育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学科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环境与水环境教育,激发学生对“水”等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与方法,形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态度。

       中关村一小的张涛、郑伟、王冲和马小龙老师分享了教学成果《关联数学与编程构建学习新“坐标”》,以“创客送餐机器人”为例,分享了数学学科与信息科技学科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和实践。在分享中老师们提到,要基于学生学情充分挖掘各学科之间的“联结点”,在教学中实现从教师主观“跨”到学生主动“跨”。

       论坛期间,从理念到行动,中关村一小人自觉积极作答“科学教育加法”这道计算题的实践。通过专家引领和成果经验交流,大家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对“科学教育加法”的共识,加深了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的认识,坚定了以“双减”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记者 吴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