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陕西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在创新中求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10-10
 陕西省民办高等教育在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本科院校数、万人以上规模院校数、图书馆藏总量、学校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均处于全国前列。同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也正在按照“先组建、再规范、重提高”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并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领导班子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共有民办高等学校53所牞在校生共计23.9万人,教职工人数1.98万人。共有党员15453名,其中学生党员11415名,教职工党员4038名,分别占民办高校学生和教职工总数的4.36%和25.99%;建立校级党组织的院校有46所,其中党委20个,党总支8个,党支部18个。我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一直坚持走创新之路,总结公办院校的党建工作经验,解决新问题,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仅1998一年,省委就组织召开了6次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印发了百余份民办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情况调查表。1999年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强陕西省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党组织和学校行政组织同步组建的原则,同年11月又下发了《关于任命民办高校党组织临时负责人的通知》,创造性地为尚未建立党组织的民办高校全部任命了党组织临时负责人。2001年,省委教育工委又适时制定了《陕西省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基本标准》及评估体系,召开了第一次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省委教育工委还充分利用我省公办院校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广泛开展了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结对子”活动,帮助民办院校党建工作尽快步入规范化的轨道。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大党务工作者队伍以及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委从民办高校的实际出发,采取由民办高校自主选择,省委教育工委考察任命的方式,从省委工作部门和省内公办高校,为民办高校选聘了一批长期从事党务和教育工作的离退休干部担任党委书记。截至目前,我省5所民办本科学院的党委书记,全部由从省级组织、教育部门以及公办院校的离退休领导同志担任。各民办高校党委同时加大了党建工作者队伍建设步伐,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高、熟悉党务工作的专、兼职党务工作者。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现良性循环。民办院校以“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的思路,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党意识教育,引导新生在政治上追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西安培华学院在新生入校后,学校通过组织军训、参观“八路军办事处”、“杨虎城革命纪念馆”等活动,提高学生对党的认识和感情,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使其逐步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006年,全校有6980多名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学生总数的60.2%。

  在党员的发展和管理上形成制度规范管理。各民办高校都形成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四项制度”,即培养人联系制度、考察写实制度、团组织推优制度、材料归档制度,逐步规范了民办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程序。西安翻译学院结合本校实际,实施了“四不发展”制度,即未经过党校培训的不发展,不懂得党的基本知识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严格考核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党员队伍的质量。省委教育工委于2006年下半年出台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公示制度(试行)》,有些学校还建立了民主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党员发展工作实现了有章可循。党建工作确保了民办教育的办学方向,巩固了办学成果,使学校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它也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实践和新任务,涉及到一系列具体的、全新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