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民办助学高校非学历毕业生“抢手”的背后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作者:记者 张巍 刘阳洋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10-23
 

  “真不好意思,我们学校的学生已经被预订到明年七八月份毕业的那批,今年年底这批毕业生已经都被预订一空。”哈尔滨外国语学院人力部的顾老师“十一”后每天都要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向学院预订毕业生的电话。顾老师说:“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我们学院的毕业生已经是供不应求。许多企业预订毕业生都要提前一年以上。”

  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起步较早,已经拥有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59所,在校生两万余人,民办助学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有文凭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而没有文凭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企事业单位竞相争抢的“香饽饽”。

  上无学历的民办高校,以前多是“落榜生”,现在多了一些已经收到通知书的“上榜生”

  哈尔滨外国语学院2000届毕业生赵建越,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市世通亿利科技有限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谈起当年高考失利后如何上了民办高校,赵建越说:“我父母了解到这所学校管理严格,就让我在这里学习。说是只要我有人管,不在社会上混就行。没想到却让我受益。”广州恒宇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老板党国强是该校2001年的毕业生,他说民办高校的学习,为他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我上的是民办高校,但是在社会上打拼我并不比名校毕业生差。

  哈尔滨新北方外国语学院2002届毕业生郝忠秋来自于富锦市的一个农村,高考落榜后他进入该校就读。经过三年多的英语专业学习,学校推荐他到韩国科瑞科机械设备公司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现任该公司广东代表处总代表;2004届毕业生田广镇来自哈尔滨市通河县,在该院学习三年后,现任职于韩代中空玻璃设备有限公司任外贸业务的工作,并且受到了公司的一致好评。该校毕业生李春姬被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看重,任该公司翻译,年薪50万元。记者从一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中看到,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月工资平均达二三千元,其中不乏赚年薪和高薪的毕业生。许多毕业生通过专业学习和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各单位的中坚力量。

  哈尔滨市几所知名的民办高校,近年来每年都会接收许多拿着统招专科录取通知书的学生入校。他们选择上没有学历的民办高校的目的都是为了学到一技之长,因为民办高校更注重实际技能方面的培养与锻炼,更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今后就业。

  用人单位转变观念,重能力而非重学历,相信“会拉磨的驴赛过千里马”

  随着社会对能力的认可,学历的高低似乎已不重要。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中专毕业生,只要接受培训,即可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顺利进入IT界就业,而很多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却难以找到工作,这就是技能的价值超过学历的印证。事实也是如此,从民办助学高校中走出的无学历的大学生非常受社会的认可,甚至供不应求。

  广东省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已经连续几年到黑龙江省民办高校招聘翻译。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前些年,应聘的时候学历很重要,好学校、好专业会让人另眼看待。但现在公司挑人的眼光变了,越来越多的公司更重视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从黑龙江的民办高校招聘的翻译口语和听力都非常好,综合素质也不错。比一些正规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强。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到黑龙江的民办高校来挑人。我们的用工原则是一只会拉磨的‘驴’,比一只漂亮不会干活的‘千里马’有用得多。”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民办高校就业率高,除了学生的技能较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更实用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的顾老师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自我定位并不高,第一年月薪一两千元就可以接受,甚至月薪七八百元的工作也有学生愿意去。但如果是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就不一定会选择这样的企业。而事实上,这些工作一旦获得后,就会让应聘者拥有更多的机会。试用期一过,工资马上就会涨上去。我们学校有个毕业生刚开始只是做公司老总的司机,月薪1000元,但是由于外语好,业务能力强,很快便成为该公司的经理助理,年薪10万。”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管理办公室董成副处长介绍说:“企业的人才观正在发生改变。原来‘高学历、高职称就是人才’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而‘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才是人才’的现代人才观正逐渐形成。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历不再是求职的王牌,工作能力、实用性的技能和工作业绩说明一切。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毕业生遍及深圳、广州、珠海、大连、青岛、北京、上海等诸多城市,主要从事翻译、教师、导游、导购、销售、外贸、管理、技术等工作。”

  “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培养什么”,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更灵活

  据黑龙江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董副处长介绍,早在1992年,黑龙江省就出现了民办助学高校。民办高等教育是自由选择的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及时开设社会急需的而公办高校不能满足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另外它为减轻就业压力,提供就业机会起到促进作用。

  据了解,哈尔滨市的露西商务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是做对俄劳务输出,每年对外劳务输出近2万人。而这些出国人员都不懂俄语,很多工作无法胜任。一次俄方在黑龙江招500个伐木工,工资很高,但送去的300个应征者中竟无一人懂俄语,俄方的经理急着招俄语翻译。从那时起,露西公司就开始筹建一所俄语学院,培养俄语人才。去年,哈尔滨友谊俄语学院开始招生,目前该校已经招收了来自江苏、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山东、黑龙江等省市的学生100余人,专业的设置针对俄罗斯市场的需要,让学生通过3年学习熟练掌握口语,并开设导游、经贸、酒店管理、物流、森林采伐等专业。现在学生刚入学,来预约毕业生的俄罗斯企业已经排成了队。学院的郭廷瑞董事长说:“学校将各种招聘信息在学校的滚动显示屏上实时公布,学校还可以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来调整专业设置,做到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从俄罗斯企业的用工量来看,每年培养出一两万的俄语人才都不够用。目前我国与俄罗斯有25个开放口岸,大量需要懂俄语的复合型人才。”

  在谈到如何提高民办助学高校的定位和质量时,省教育厅张永洲厅长说:“我认为适应需要就是质量;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能占有自己的位置并被消费者所欢迎,就是特色。学生能从一个落榜生或者说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经过学校几年的严格训练和培养,成了一个有专长,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学校的金字招牌,就是学校的质量。所以民办高校不一定要办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能够集中精力办好几个有影响、有竞争力、受欢迎的品牌专业,就是学校的质量和特色。因此民办高校学生求学之本是就业。社会、市场的需求应成为民办高校的需求。目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绝大多数学校规模小,水平低,特色不突出,竞争力不强。与全国民办高校比,黑龙江省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还停留在初创阶段。民办高校还需要全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进一步的规范。”

    信息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