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中国教育报:民办教育“真空”中转型之惑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10-29
 近期,关注民办教育的文章值得关注。如邬大光在2007年第1期《教育研究》发表《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一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投资办学而不是捐资办学。我国现阶段的民办教育是在投资办学的法律和政策相对存在“真空”的环境中的一种自发实践,是在对投资办学缺乏法律保护条件下的一种实践。我国现阶段既缺乏对投资办学的理性认识,也缺乏投资办学的法律与政策,更遑论基于投资办学的制度安排。目前民办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境以及所引发的各种争论,皆与投资办学这一基本特征紧密相关。认识和把握我国民办教育投资办学的特殊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刘剑虹在2007年第1期《复旦教育论坛》发表《社会分层与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一文指出,社会中间阶层是民办教育的服务主体,民办教育的发展策略定位应考虑这一因素。时下,民办教育不得不进入向内涵发展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民办教育若能逐步确立与社会中间阶层对接和服务的主导发展战略,并实施与这一阶层教育诉求相适应的行为计划,那么转型会顺利得多。

  针对民办教育的上述特点,政府应在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中有所作为,但是政府在其中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李爱良在2007年第3期《高教探索》发表《政府在民办高等教育场域中的定位》一文指出,这种越位和缺位表现在:一方面政府超越服务者的角色,直接行使所有者职能,导致政府角色的越位,如用公办高等教育的设立标准和评估制度来要求民办高等教育,套用管理公立高等教育的办法来管理民办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并没有完全或者很好地担当起其应为的责任,存在着责任的缺位。政府责任的缺位加重了公众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偏见,这降低了民办高等教育举办者对政府的信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