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很多外来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王华平/摄
记者调查发现民办基础教育存在四大困境,有专家称民校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
“我的儿子已退学了,我希望政府能多多关心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要让我儿子的悲剧重演了!”11月12日,本报报道《民办学校多“逃学威龙”》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度逃学6天的学生小潘却再也没有去学校了,他的父亲老潘昨天告诉记者,学校已经不要他了,他只有把小潘送到工厂打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广州为数众多的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中,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管理、硬件设施等都存在不少问题。有教育专家呼吁,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民办基础教育的引导和扶持,确保外来工子女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学生 学习成绩往往都不重要
老潘夫妇在广州打工多年,不看户籍,他们已和广州人没有什么区别。
3年前,老潘把13岁的小儿子带到广州,“他要读六年级了,老家没人管,希望带在身边能监督他更好地学习。”老潘就是带着这种心愿,把儿子送进黄埔区一民办学校。老潘告诉记者,那时他找过很多人想把孩子弄进广州公立学校读书,但最终因自己不是广州人而落空。
“从那时开始,小军开始变坏了。”老潘说,最明显的一点是,他再也看不到老师布置作业回家让孩子做了。“我开始以为儿子不听话,但我后来到那学校一调查,才发现那学校根本就不是学习的地方。”老潘告诉记者,小军去的第一所民办学校在黄埔,但那学校实际情况与招生时的宣传却完全是两回事,“在那学校,初一、初二学生谈恋爱的情况很普遍,老师却很少去管。”
无奈之下,老潘把儿子转到了第二所学校,“但儿子上学一个月就开始抽烟了,并经常上课时间结伙去上网。”随后,他又把儿子转到了现在这所学校,但令老潘更想不到的是,“这里的老师不但管不住学生,甚至还被学生气走”。
“我们这学期只考过一次试,英语成绩全班最高才50多分,我考了十几分吧,其他科目老师连试卷也不敢发。”小军告诉记者,在很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都不重要了。
教育官员 很多学校无法承担教育职能
在萝岗某民办学校读书的学生阿强(化名),读初二的15岁的他,却已有过三个女朋友。他告诉记者,他的女朋友都是班上的同学,“初一时,我就和我的13岁的女朋友发生性关系了”。
令记者无法相信的是,眼前的阿强说起这些,他没有脸红和不安,相反,他还把他所有和女朋友的肉麻短信给记者看让记者“相信他的话”。
阿强所在学校不愿透露姓名的副校长对记者说,“学校最近开除了2个学生,其中一个被开除的学生曾在学校里公然拿刀威胁我,说我把他的情况告诉了他家长。还有一些公然在学校公共场合谈恋爱,搂搂抱抱的,这么无视校纪校规,能不开除吗?”该校长谈到学校的情况时十分无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公办基础教育有益补充形式存在的民办基础教育,表面上解决了外来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但由于缺乏政府应有的扶持,民办基础教育却逐步陷入了“投入少,教学质量差,管理能力弱”的死胡同中。“民办基础教育已走入了死胡同,很多学校根本就无法承担教育职能。”广州市某区一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民校困境
学生素质差流动率高
白云区某知名民办学校负责人对记者说,广州市现在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外来工子女,而这些外来工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加上自身文化素质普通偏低,很难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校组织人员对校10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后的结果显示,四成家长表示有时间管小孩学习,三成家长则看不懂子女的作业,而超过五成的家长在选择民办学校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压力。该负责人称,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天河某民办学校一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民办学校面临的另一显著的问题是学生流动比率太高。该校长称“目前条件较好的学校学生的流动比率秋季一般在20%左右,而春季则在10%左右。但按整个广州的民办学校来算,估计学生的平均流动率达到30%以上。”他说,“学生流动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家长工作不稳定,直接导致学生经常在民办学校之间流动。”
办学场地面临续租困难
“民办学校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办学场地的续租问题!”广州市育华中学校长余成万告诉记者,育华学校从1996年开始办学,到现在已经办了11年了,学校自始至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办学场地的问题。“育华学校租的是农科所的地,现在还有三年的时间合同就到期了,我与校董事长郑云乐一直担心不能续租。”余万成称。“因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万一不能续租或者不能及时找到地方办学,学校就面临着倒闭。”余万成说,“公办的学校肯定是不存在着租地难续危机,还有一部分民办学校是利用部分闲置的公办学校,采用公办民助的模式办起来的,它们也没有这个担忧,但广州其他的民办学校都存在着用地的困难。”
“很多民办学校都不敢追加太大投入,万一投入太大,租期一到无法再续,那不仅学校会倒闭,办学人也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困境。”
教师力量薄弱薪水低
广州白云区教育局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师资力量薄弱是民办教育学校遇到最大问题。
“目前广州民办教育机构中,1000名学生拥有全部老师的数量平均不足60名,这根本不够!”该负责人称,如果按照公办学校的配置,起码需要120多名教师。
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外,教师本身的素质也远远跟不上。据广州一较好的民办学校负责人称,该校78名老师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27%。“而这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一个比例了,很多学校甚至只有少数几个教师才具有本科学历,有一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本科学历的老师,只有一些中专或大专毕业的教师在维持着最基本的教学。”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师资力量的差距是学生素质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由于工资不高,福利不好,民办的学校很难吸引高学历的人才。
记者了解到,在广州很多民办学校,专科毕业的老师月工资一般在2000元以下,本科也只有2500元左右。
恶性循环导致信任危机
据广州教育部门一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广州市有近300所民办学校,尤以天河、白云两区最为集中。
“仅仅是一个天河区就有57所民办学校。很多人就是看准公办教育资源不够,希望能够搞个民办学校赚钱,所以纷纷加入抢生源的行列。”天河区某知名学校投资者告诉记者,民办学校由于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一切开支都来自于学生的学费,如果没有生源,学校就无法赚钱。
然而这样的恶性竞争,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学校只重招生的人数,不重教学质量。该投资者告诉记者,这种学校,在广州的民办学校中起码占据了一半以上。“一些学校由于只注重学生的人数,而忽略了管理以及教学的质量,从而导致学生素质全面低下。甚至有一些学校连真实的考试成绩都不敢拿出来,久而久之,很多家长都不再信任学校,最后还是导致生源的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就导致了信任危机。”
专家看法
"钱"是民办教育最大问题
以承担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为主的民办基础教育,其发展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广州市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众多措施进行引导和扶持,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存在的问题也依然严重。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彭澎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办基础教育的存在,是现实基础教育普及和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物,“民办教育遇到的问题是复杂的,但政府的引导和必要的资金扶持也是必要的。”
彭处长表示,现实民办教育遇到最大问题就是“钱”:一方面政府基本没有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作为办学者绝大多数又是以“赚钱为目的”,就导致民办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师资水平严重下降、学校教育硬件水平低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信息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