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民校“跳蚤教师”困境须政府化解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9-21
        今天你跳了没有―――市场鼓励自由择业自由流动,虽然跳槽已成为当下社会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有一个职业最应保持稳定,那就是教师。学校教育质量的稳定首先需要有稳定的师资,教育的连贯属性使学生更需要熟悉的老师,稳定的岗位也才能使教师把身心投入到教育中去。

  可在中山部分民办学校,教师似乎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业,因为民办教师待遇低,工作量大,发展空间小,迫于无奈的教师成了“跳蚤”,部分民办学校一个学期结束教师辞职的超过60%,有的两三年下来教师流失率达90%。虽然该市民办教育已不断壮大,为政府承担起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但民办教师却为了生计艰难地跳来跳去。

  这种“跳蚤教师”并非中山独有,而是民办教育困境下许多民办教师的普遍命运。同省的东莞,民办教师频繁跳槽现象更严重,曾有好几所学校为防跳槽而扣下老师的种种证件,跳槽后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方可“放行”,扣证件虽然违法,但学校为了师资稳定很多时候只能这样做。艰难的民办教育下,校长也非常不稳定,北京顺义一家民办小学甚至发生过没钱办学后校长只当了两个月就不辞而别的事情,80多个孩子只能另谋出路。

  针对这种困境,中山市教育部门称,将会引导民办学校改善教师待遇、提高其社会保障以及在岗培训―――那民办学校会接受教育部门的引导而提高老师待遇吗?许多民办学校的负责人说,民办学校是企业家办校,讲求收支平衡,向外来工子女收费很低,教师待遇只能量入为出,而且教师供过于求不怕他们跳,提高待遇不大可能。显然,指望民办学校自我消化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

  我认为,民办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市场化了,但教师待遇低之类的困境很多时间并非民办学校自身的问题,不在于其缺乏市场赢利能力,而在于政府投入缺位、政策歧视等等。

  民办学校的教师待遇为何普遍偏低,首先中山外来流动人口已超过170余万人,公办学校根本无法解决这些外来工子弟的入学问题,这使中山许多民校都是以招收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的学校,共同特点就是办学设备相对简单,收费也比较低廉,办学成本约束下教师收入自然很低―――而这种孩子的教育责任本应由政府承担,政府是义务教育的投入主体,而且外来工为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地方政府有责任从GDP中拿出部分资金解决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民办教师待遇低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歧视的产物。比如,在用地上,公办学校可以免交地价,民办学校则要交付地价,这加大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对学校上等级,公办学校有资助有奖励,民办学校则没有。民办学校教师不能享受调入户口、分配住房、医疗保险、福利保险等待遇;不能与公办教师一样就地申办教师资格和申报教师职称。这几天媒体正在热议个体工商户在公私歧视下遭遇管理部门乱收费的问题,这同样存在民办学校身上,主管部门的各种收费成为他们巨大的负担。这些政策歧视使民办学校根本开不起高工资。

  这些问题,都只有政府才能化解,民办学校自身是无能消化的。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