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民办高校应谨记教育的公益性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网 作者:陈霞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9-07
        今年国家规定,各大院校的学费、住宿费5年内不准上涨。但吉林、湖南、四川、重庆等一些省市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许多专业收费都在上涨,涨幅在500元至2000元之间。(9月6日《中国青年报》)

  一直以来,大学畸高的学费为社会诟病。或许,作为自负盈亏、没有国家财政拨款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其学费标准是不是纳入了“不准上涨”的区间,还有待有关人士解答,但就算涨,也应该有一个度。在这里,500元—2000元的涨幅怎么看都显得刺眼。

  在笔者看来,即使是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也不能仅以营利为目的,它始终是一个教育机构,不能完全背离公益性原则、忽视社会责任。在西方发达国家,民办高校非常普遍,也很发达,它们并不享有当地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收费仍然显得温和。

  为什么这些民办学校就能做到学费温和?原因并不复杂,这些大学主要靠捐资办学。比如著名的哈佛大学,它是私立大学,运作开销很大部分都靠校友捐赠资金维持。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像哈佛这样的民办大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不仅不是扮演“如夫人”角色,而且能享受盛誉,并形成今天在办学模式、经营上的良好局面?从办学伊始,到今日的成就,他们怎样练就自身的贵族气质?

  显然,如果当初办学者就将一所学校定位为营利工具,是无法获得今日之光荣的。对比之下,我国一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纯粹把学校当作营利机构来经营,把学生当牟利的对象,自然,学费也畸高不下,这样的办学理念下,上涨也成了正常的利益诉求。它们该从国外那些成功的民办学校身上,学习到什么?又如何实现突围?

  必须看到,当前高等教育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家也在大力完善包括职业教育等在内的教育系统,以培养更多学有专长的人才。逆风而上的学费上涨,凸显当前民办教育等的目光短浅。如果办学者依然忽视教育的公益性,那么也将无法从一些先行者身上学习到先进的理念,势必伤害到民办教育本身。

    信息来源:长江商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