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学生何家长不太理解:职业学院怎么能和本科大学相提并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嘛!如同一般本科和上海交大才公布的世界大学500强无法相比一个道理.事实明摆着:论学生录取分数前者肯定要低些,论教授副教授人数前者当然要少些,论办学时间前者也不如后者久。名校
但是当记者阅读过下面的一些数据却陷入深思:今年截止到27月1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信息:2008年全国一半以上省份的高职就业率已经超过本科就业率。2010年放弃地方二本、三本院校机会转上民办高校的高考学生也有明显增加,仅已经有超过百名过本科分数线却到学校报到的学生。而一些地方高校却出现“生源危机”,甚至有“零投档”的尴尬现象发生。名校
看似矛盾的两组事实,应该如何分析和解释呢?记者就此问题请教了熟知高等教育的专家,该位专家认为,这两类学校体制不同、办学模式不同,培养的学生各有优劣。 名校
经费投入比较
学校对教学的经费投入是衡量一个学校实力的硬指标之一。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09年10月26日,在杭州召开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教授表示, 目前中国教育经费仅占GDP的3.2%,即使达到4%-6%,也满足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以2008年我国GDO总值30万亿元人民币计,如果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4%,为1.2万亿元,按20%的比例拨给高校,只有2400亿元,全国普通公办高校1653所,每校只能分到1400万元,全国普通公办高校在校生1600多万人,生均只有1500元。 名校
由于经费短缺,各种教学设施落后,直接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更少,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逐年下降。而民办高校自己投入的经费投入却逐年递增, 各地政府也不断给予支持。教育部刚刚传出的新闻就表明,北京多所民办大学相继得到了教育部、北京政府配套支持资金,其中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得到教育部支持300万元,北京市配套支持资金300万元,再加上自身投入的1000多万投资,在全国职业学院中投入规模可谓凤毛麟角 。同样还是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每年生均经费约为 9000元。
教育模式比较
“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 定位大都沿用之前的学科性教学, 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薄弱环节。同时,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滞后、办学经费不足, 学生毕业之后职业技能上和企业实际要求有差距,学科技术研究的掌握方面和重点大学也有差距。而“民办高校” 大多采取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仍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他们的教学中采取模块化、证书化、技能化、国际化的四化方针,一方面,对课程结合实际进行模块化设计,采用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还和相关部门合作,让学生能拿到一些社会急需的技能证书,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拿到信息产业部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师、网络工程师等职业技能证书; Cisco认证的CCNA(网络助理工程师)和CCNP(网络资深工程师)、CCIE(组网专家)国际认证的行业证书。这些证书对于学生求职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关注实际技能掌握,学校安排了大量的现场实习机会,请企业辅助综合实训和毕业指导;甚至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培养,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教学方案并实施,让学生尽快掌握技能。 名校
总体来说, 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培养的学生,基础素质不错,理论相对扎实,如果就业心态能够调整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刻苦学习职业技能,经过企业一年左右时间培养,是可以胜任的;民办大学类职业学院毕业的学生,由于在学校就对接企业需求,因此可以直接上岗并胜任实际工作,如果能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那么前途仍然很光明.
实验实训比较
这位教育专家进一步介绍:“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很少部分能做到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日常大多埋头理论学习,系统性的社会实践实训缺乏,大部分学生也仅仅是在大四后半年才开始找一些单位进行所谓的实习。而职业学院原本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进校就开始系统性的实习。特别是像北京科技职业学院这样的学校,更是建立了职业性实训平台,尤其是在优势学科计算机专业方面,建立相应的配套实验实训室,集教学、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项功能于一体,成为在北京乃至全国的一流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这一次教育部、北京政府配套支持资金600余万元,就是为了加强“计算机软件外包服务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实训基地”,这样大的投入,为北京培养出了一流的软件外包服务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人才,这样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自然会受到企业的青睐。
当然, 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中也有优秀的教师,他们本身就带企业外包的项目,因此学生也有一定机会,通过这样的途径接受实际训练,但是这样的机会还需要大大增加,才能广泛惠及到学生. 名校
师资力量大PK
近几年来,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 高校师资力量也在急剧下降。据统计:1999年,全国高校教授人数为3.6万人;而到2009年,这一数量为惊人的12万人,净增加了2.5倍;1999年,全国高校副教授人数为5万人,2009年,这一数量飙升至38万人,翻了近8倍。短时间内教授、副教授的人数猛增多数靠突击提拔,在学术水平上的积累相对仓促 。当然其中也有学术水平积淀深厚的教师,只是数量上相对重点大学较少而已.在民办高校,大多配备强有力的企业实际运营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在设备投入上也是不惜重金。其中,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大多数专职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现有专兼职教师5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有25%;双师型教师占有55%;硕士以上学位就占有38%。
因此, 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的学生,幸运的话,如果能跟从少数优秀的教师学习,当然也能比肩重点大学毕业生,具备较高的行业技术研究水平.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尖端研发水平上不能与前者比,在职业技能方面,受雄厚师资教导,的确相当的扎实.
最后,这位专家总结到.以上四把标尺,测出了“地方本科”与“民办高校”的不同能力方向的差异, 地方普通本科和三本的学生学术素养基础相对较好,同时职业技能相对薄弱,就业后需要企业培训一段时间;民办高校的学生实践技能不错,可立即上岗,同时能在工作中自我提高综合素养,那么前途仍然很光明.由此而论,要真正解开更多大学生的就业迷局,还需要我们打破固有观念,关注民办高校、 这也是众多考生在高招志愿填报中的一条实际的选择! 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