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培训成为当地经济的重头戏?
此前,高州市职业教育也曾有过辉煌时刻。高州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某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高州现有职业教育学校20多所,每年在校学生2万多人,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在校从业人员2000多名。
上述领导表示,高州是一个经济相对薄弱的山区农业县级市,人口160万,农业人口占80%,人多地少。通过加大民办职教发展、规范民办职教管理和加强就业服务等举措,把高州建成在广东仅次于广州的职教培训基地,有效地把农业人口压力变为了人力资源优势。
实际上,高州职业培训教育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学校,在外地招了很多学生过来,拉动了当地的消费。因此,做生意的人,不会说闲话。”高州教育界一位人士称。
记者采访多位学生后得知,高州职业培训学校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大约是500元,每个学生一年的生活费大约是6000元。这意味着,拥有2万多名在校学生的职业学校,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超过1亿元。
不过,近年来,职业教育却普遍面临着招生难的困境。在巨大的“蛋糕”面前,随着生源争夺的加剧,高州职业教育学校的竞争呈现恶化的趋势。
恶化的竞争中,有些学校倒闭。9月6日,记者在中港理工学校原校区看到,学校已经变成了高州市第三中学。中港理工学校为何停办?“主要是因为招不够学生。”高州市教育界人士向记者透露说。
也有学校采取更改校名的方式应对竞争。如华大理工学校的前身是华峰职业工程学校,中山理工学校的前身是名锋学校。
记者了解到,很多学生没有毕业就离开学校。一些学校为了控制学生流失,严格限制学生的进出,“新生进出校门都要班主任和校长签字。”(见习记者汤凯峰 记者张迪 统筹胡念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