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国学外,还涵盖幼儿珠心算、英文等课程
校方:年年倒贴钱,只为弘扬国学
先锋教育督教任晓林是该幼儿园的负责人。关于提交办学申请,任晓林说,他从来不知道,到这里开班,还需要教育部门的批文,“就像借这里的场地开个讲座,还需要事先由教体局审批吗?”在他眼里,当年是文物部门“请”他来文庙的,他的教育机构“声望很好”,他有比这更好的盈利渠道,在这里是赔本赚吆喝,现在简直是吃力不讨好。
任晓林介绍,2006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修整一新的郑州文庙在这一天正式开放,“郑州文庙先锋通世大才班”也隆重登场。文庙设国学讲堂,恢复庙学合一,他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正面典型。他认为,弘扬国学是很理直气壮的事,如今却被认定为“非法办学”,“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会考虑搬走。”
任晓林算了一笔账,6年来他一直贴钱运营“国学班”。根据他提供的数据,前3年人数极少,补贴很多,学校勉力维持。近3年,会计核算数字为,2010年学校补贴34000元,2011年补贴21600元,2012年补贴15000元。如今,经营正在向好。
但不可否认,在文庙办国学,也提升了该教育机构的知名度。2006年以来,他们开办亲子读经班160班次,道德讲堂、儒家四书讲座40场2000人次,最重要的是,先锋教育承办并承担了2006年至2013年8次文庙祭孔大典。
此外,在“郑州文庙先锋通世大才班”的招生简章上,记者看到,学校的主要课程并不仅限于国学,还涵盖了幼儿珠心算、英文、舞蹈、雅乐等,与一般幼儿园无异,一年两学期,5300元/生/期。
公共场所就该姓公(记者手记)
文庙里竟然办起了幼儿园,不仅经营多年,而且被媒体曝光也未能刹车。听上去这十分荒唐,但询问各方,几乎都有一番似是而非的说辞。说辞背后,看得出两套逻辑。
办学一方,高举复兴国学的旗帜,理直气壮,甚至声称“赔本赚吆喝”;文物部门,笃定所用房屋并非文物,他们做的是“活态传承”的创新尝试;教育部门,虽然认定了非法办学,但由于没有“强制执法权”,似乎无能为力。
然而从背后看,办学的,打的是“培训班”的擦边球,借着文庙搞包装;管文物的,分着一杯羹,放任景区、校区“混搭”多年;管教育的,多年坐视,一旦被媒体披露,只是“吹一声哨子”,之后还是不了了之。
幼儿园藏身文庙,到底错在哪?占的不是文物,干的是宣扬国学的事儿,这些说辞,都在为自己辩护,但普惠公众的立场,在三方的自我辩护里,不幸都没有看到。文庙是公众的,不是某个办学机构的,更不是文物部门的。公众的就应该是普惠的,国学也好,讲座也罢,请把文庙还给大多数人,这应该成为公共设施创新用途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