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2014年高考竞赛和体育加分将减少 凸显公平竞争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10-29

  对话专家:公平竞争、全面发展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冯炜先生:最近特别是北京关于高考招生的举措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社会对高考如此重视,主要因为高考是相对最公平的竞争,也是促使社会流动、打破社会阶层固化最好的通道,所以各项改革最主要的方向就是要确保公平竞争。

  在高校招生加分问题上存在着两大类,一是鼓励性加分,二是照顾性加分。鼓励性加分就是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取得加分机会,而照顾性的加分就是按照国家的相关的政策规定,对特定考生群体给予照顾,比方对少数民族考生给予加分。但是这两种情况的加分都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影响了高考的最基本的原则——公平。比方在招生过程当中,有的考生和家长就抱怨有些照顾性加分不合理,少数民族身份值得怀疑的。另外,有些先进和优秀也是通过各种不正当手段取得的,所以这种加分必须要进行规范。

  严格地说,自主招生在目前中国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个自主选拔。另外对如何看待加分,各个学校的掌握尺度和方式也不同,比方北京大学在录取时是承认加分的,但是在选择专业时是不承认加分的,但复旦大学两方面都承认。所以,一方面不存在着严格的自主招生,一方面存在着各个学校掌握相对不统一,所以各个学校也很无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先生:在目前我们这种高考招生体制的下面,主要是看分数,但是由于加分的权力主要还是掌握在一些行政官员手里,所以这里面就存在着有一些灰色空间,那么减少加分是在现有的状况下更加公平的手段。

  我有一个观点,叫谈恋爱的观点,就是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学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高校全面了解学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试结果,另外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基本素质素养。这方面现在是没有的。由于有一个强势的招生办在起作用,学校能知道的主要就是考试分数,然后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我们对学生的录取存在很多盲目性,就有很多学生进了高校以后才发现上的不是自己想上的学校。我们做过一些调查,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自己上的学校、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所以这个问题就很大。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