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破解那些难题?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6-20

       民进中央赴安徽省调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纪实

       为了孩子人生起点的公平

20130620092013.jpg

  6月13日,在“爱心书架”活动启动仪式上,北京市海淀区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振兴小学的学生们在体验音乐卡片。 新华社记者 刘金海摄

20130620092021.jpg

  5月30日,大山深处的贵州黎平县龙额镇上付村的几位侗族孩子走在崎岖的上学路上。 新华社记者 李 欣摄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展如何?还需要破解哪些难题?日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的带领下,民进中央专题调研组赴安徽省展开调研。

  省级统筹统什么——

  重点是制定规划、配置资源、健全制度

  义务教育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县为主”,但是,有些问题是县一级政府难以解决的,因此,要注重发挥省级政府的统筹职责。目前,教育部已经与27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政府普遍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承诺按年度逐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省级统筹作用如何发挥?这是调研组关注的问题。安徽省是中部省级政府统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2008以来,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出台有关政策,注重顶层设计、规划标准先行。省委书记张宝顺说,安徽近年来教育投入有较大增长,现在主要考虑钱怎么花才能更有效益。

  按照安徽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全省105个县(市、区),去年底有50个县(市、区)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将累计有80个县(市、区)实现这一目标,保证到2020年全省所有县份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其中40%实现优质均衡。

  经省政府同意,去年5月出台的《安徽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均衡发展按照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均等化、办学行为规范化、教育教学优质化来推进,实现 “四无”目标,即:城乡学校班额无超标,同城区公办学校无择校,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无差距,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

  据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介绍,省级层面还制订了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等指导性意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超出教育本身,关乎孩子们人生起点的机会公平。资源配置尤其是经费保障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去年安徽省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5.06%。“十一五”以来,先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6项教育民生工程,资金投入占到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的1/3。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中,省级资金占全部投入的68%,有力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硬件建设。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

  安徽省制定制度、健全机制来支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比如,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监督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公布对各地的评估考核结果;在此基础上认定一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实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依据监督检查情况实施奖惩。在全国较早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决策者并向社会公开。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