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门槛不低挡住部分考生
虽然实行异地高考制度,但多数省份报名门槛不低,越是经济发达的人口输入地,压力越大,异地高考方案开口越小,而人口输出省的门槛就低得多。
记者梳理各地异地高考政策发现,多数省份要求报名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及家长须提供连续3年学籍,房产证或租赁合同,连续3年社保等一系列资料,条件缺一不可,把一些考生挡回了原籍。
以人口输入大省广东为例,按照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的方案,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连续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具有广东省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自2016年起才可以在广东报名高考。
建议
解决异地高考应统筹考虑
针对异地高考遇冷,及各地措施差距较大等问题,一直关注研究异地高考政策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认为,北、上、广等地方政府担心异地高考引发“高考移民”有一定道理。
程方平称,异地高考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资源配置、人口政策、户籍管理、社会管理、财政体制和教育体制等诸多因素,国家层面应统揽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通盘考虑,制定相关举措。推进异地高考单项改革,难以取得大的成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葛新斌建议,尽快建立公平合理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应健全中央、省级、流入地与流出地政府之间公平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以减轻流入地政府过重的财政负担,把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而这项工作必须由中央政府才能完成。
全国统一招生打破分省录取
专家建议,要抓住解决异地高考的机遇,推进高考制度改革,打破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尝试全国统一招生,而不是分省按照名额录取。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劳凯声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高校招生计划按省分配,北京等地重点高校集中,部委和地方院校都多,考生入学机会当然最优。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调整中央与地方利益格局,改变高校投入机制。“这个改革虽然难度很大,但实施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一步一步往前推。同时要多开辟成才之路,使实现个人价值有更多的途径,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表示,由于每个地方的人口流入情况不同、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不同,适合一地的异地高考方案,很难适合另一地,而从高考利益角度出发,北、上、广的异地高考开放将举步维艰。
熊丙奇表示,由于利益考量主导异地高考选择,所以,根本解决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问题,必须突破现在的高考利益框架,寻求高考改革的思路,而不是在现有高考利益框架下,加剧利益冲突。“这就需要打破现在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尝试探索高校不分户籍、区域划拨招生计划,而是面向全国的统一招生。”
京华时报记者孙雪梅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