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政策还有多少空子可钻?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2-21

  小升初新政的出台,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但是——

  近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关于小升初改革的话题持续发酵。政策推行过程中,改革初衷如何不打折扣地落实?真正的公平如何实现?以往让人头疼的择校难题能否迎刃而解?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新出台的《意见》还有哪些待完善的空间?记者采访了相关当事人。

  疑虑一:10%的空间是否仍会成为“拼”的通道?

  《意见》规定,到2015年,包括北京在内的19个大城市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

  对此,有部分家长认为,这样的划片就近入学对自己来说已经足够。“孩子学习一般,最好的学校上不了,那就‘随大溜’就近入学吧。”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更关心这“10%”的去向。学生家长胡芳对此就产生了疑虑:“这说明还有10%左右的初中尚未划片,每所划片入学初中还有10%的生源不依赖就近入学。教育部为什么要预留10%的‘模糊空间’,这是否将成为‘拼关系’的通道?”

  要拼的也许不只是“关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徐海鹰告诉记者:“因为90%的生源质量并不可控,对学校来说,这意味着办学难度加大,继续保优保质很难。因此,学校为了自身发展考虑,一定会想方设法招收优秀生源。我认为,这10%的可控空间可能会被用来选择优秀生源。”

  记者陆续联系了几位初中校长,都被以“不方便回答”婉拒。长期研究小升初政策的闻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10%可以不划片入学的初中将肯定是各区最好的初中,那么各区县这10%最好的初中的生源从哪里来?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现存的选拔考试、‘点招’考试和共建考试。”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此也很疑惑。他认为,学校确实会存在特殊情况,但不应以“比例”为准,而应以具体的制度、条件为准。而10%的空间有点大,会有腐败的可能性。

  “对于小升初的政策,一定不能留空隙。”程方平说,“这10%空间的使用权力到底是放在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手中,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疑虑二:择校是否会演变成择学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不少家长的眼中,“划片就近入学”,“意味着小升初将更加依赖‘学籍’‘户籍’所在地”。

  胡芳说:“北京的优秀教育资源多数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划片就近入学’政策一出,为了能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家长势必会争相购买学区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提供这样一个数字:“据报道,广州市部分学位房价大幅上涨。部分既能读名小学,又能读名初中的‘双学位’房价两三年内会以30%的幅度上升。”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