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鹰对此也不无担心:“只要校际之间发展不均衡,家长们一定会趋优趋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海淀区房价一直都比其他区贵。因此,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出台客观上应该会导致学区房价进一步提升。这对学校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因为生源不可预测;对于家庭经济一般的孩子也不是好消息,因为他们连通过考试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也堵住了。”
闻风则认为,这可能加大区域间教育的不均衡。“由于政策要求区域内部均衡,可能导致教育强区整体水平更强。”
程方平认为,学区房是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下引发的社会问题。未来,择校变成择学区的可能性确实存在。他认为,下一步各地政府机构要进行统筹规划、制度设计,努力做到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专项工作处处长陈东升回应“学区房”现象时说:“根据制度设计,每个片区都应有优质学校,每个学生无论住在哪,都拥有基本平等的通过派位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
疑虑三:小升初共建是存是废?
“共建”是指单位和学校共同建设学校。“共建”对于学校发展的便利以及对于学生的巨大优惠使它一直隐秘又公开的存在,对于不少供职于“实力单位”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意见》出台后,“共建生”未来是存是废,牵动着家长的神经。
学生家长王君已经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10多年,而他的单位与北京市一重点中学长期保持着“共建”的关系。“新的政策出台后,‘共建’还存不存在?如果取消‘共建’,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好初中,我们就只能寻求别的办法了。”
程方平认为,“共建生”将会随着不断增大的教育改革力度而终止。
“共建,对教育均衡是不利的,因为共建只能让好学校发展更好,拉大校际之间的差异,因此,相信未来共建不是趋势。”徐海鹰表示。
“情况的复杂性,超出了政策的预想,因此不能寄希望马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每年都有突破就好。”西城区奋斗小学校长郑新对记者说,“学生家长会想各种方法使自己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上,学校既有的优势不愿意失去,也会使政策执行起来难度增大。解决问题的方式在目前只有一个,就是坚持执行政策,虽然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尽管困难重重,也有着种种疑问。但不少人向记者坦陈,政府在教育均衡方面迈出的巨大步伐,让胶着的“择校难”有了破题之解。
济南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不仅意味着教育均衡迈出了重要一步,更意味着教育主管部门敢于负责、勇于攻难关的开拓进取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意味着我国在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当然,小升初免试入学在部分城市实施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社会舆论、媒体和广大家长的支持、理解和帮助,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完成。”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晋浩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