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探索“轻负高质”背景下辅导管理的改进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陈美芳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1-09

探索“轻负高质”背景下辅导管理的改进

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  陈美芳

 

    辅导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渠道,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要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类指导”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关键词   探索  辅导  改进

 

    一、改进背景

——电脑的广泛运用、网络资源的极大丰富,手写教案逐渐被电子备课所取代,在给教师带来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很多教师不再动脑思考,教案大多依赖网上下载,并以雷同教案应付检查。教师不研究生情学情,不研究教材,不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设计辅导策略和分层作业等,培优辅“差”就无从入手。

——注入式、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方式,挤用了师生互动交流、个别辅导的时间与课堂练习时间。教师不深入了解学生、不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不可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培优辅“差”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布置作业按照教学目标,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缺乏层次性,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导致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辅资料泛滥,机械、重复和低效的作业过多,又导致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面对大量的作业,教师无暇顾及,只有请课代表、小组长或家长代劳,完不成作业的学生就学会投机取巧、马虎应付,使两极分化更为严重。

——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查漏补缺和培优辅“差”工作,而是无限度无休止地组织集体补课辅导,占用了非检测学科课程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师以辅导为名,乐此不疲地进行有偿家教,甚至把本应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辅导和教学任务移到课外,造成了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措施,在集体教学之外,对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进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因此,有必要改进辅导,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形成了“严谨教学,爱心育人”的教风,出台了《江滨小学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江滨小学学生学习辅导管理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坚持以培优辅差为抓手,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探索“轻负高质”背景下学习辅导管理的改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进措施

1 、在备课中体现。 备好课是培优辅“差”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做到功在课前。要坚持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关注差异,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找准大多数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攻之以矛,对其中的重点或典型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计划,确定辅导内容;备教材,认真写好每一堂课的教案,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点、突破难点,在新“课标”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为中心,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恰当的处理;备教法,精心选择与设计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是指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吻合,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其典型特征是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相适应,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动脑筋思考才能解决,而不是对已经掌握的规则的机械运用和反复训练。

2 、在课堂中渗透。 课堂教学是培优辅“差”的主渠道,要坚持以课内辅导为主。一要照顾“面”。在整体上注重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提高观察、想象、理解、分析、判断、推理、概括、记忆、创造等能力。二要突出“点”。在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上讲得巧、讲得透;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梯度问题,尤其是接近“后进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学习,当他们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当他们回答错误时,也能热情引导、耐心帮助;多给“后进生”机会,让他们多发言、多板演,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要讲究“法”。重视学习策略辅导,紧抓“策略”不放松,揪住“七寸”找“途径”,帮助学生查找与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力求归因准确、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制定全程性和阶段性的学习计划,让学生每天向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善于为学生“搭桥铺路”,搞好变式训练;将学业辅导与思想辅导、心理辅导相结合。四要及时“评”。对当堂的知识掌握程度及时地予以检查、总结和反馈,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当面订正。五要鼓励“帮”。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方式,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 、在作业中彰显。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培优辅“差”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关注作业运用的策略。即在作业的内容上,以三维目标为依据选择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作业形式上,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注意与学习内容的匹配;在作业的布置上,注意时机的把握,保持作业任务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在作业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帮助;在作业的反馈上,关注作业功能作用的发挥,注意开展有效讲评。其次,要诲之以规矩。作业的完成自主独立,“心非静不能做”,培养学生作业静、快、好的良好习惯,要善于给后进生创造机会,用优生的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第三,作业要全批。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都要认真批改,特别是对后进生作业的批改,要坚持做到“三不落”,面批作业一个不落,订正作业一个不落,检查作业一个不落,当堂批改、随到随改、学困生优先批改。第四,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作业的评价中,只打“√”,不打“×”,错误的地方画一条横线,提醒学生红线上面有错误,必须改正。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将错误的擦掉,填上正确的,老师看到改对后,在红线的末尾填上一个较长的“/”和一个不太规范的“√”,如果修改后仍是错的,红线不动,直至改对为止。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又养成了有错就改的好习惯,也便于老师监督学生对错题的修改。第五,重视反馈及时讲评。要充分利用“出彩作业”引路,“通病作业”指路,“疑难作业”讨路。尤其是,针对存在通病的作业,要想办法、下功夫指导,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再出错”。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