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赵艳春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2-17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教师进修学校小学部    赵艳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学问这两个字,第一个字是 ,第二个字是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增强意识,使学生乐于质疑

学生乐于质疑,首先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质疑环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 教师要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必须要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态度要和蔼,充分尊重学生。其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质疑、对学生质疑、对教材质疑。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乐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对于那些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敢于质疑

1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如果儿童没有学习的愿望,那么,我们的一切设想、探索和安排都将成为泡影,变成没有生命的木乃伊。”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能使学生产生好奇、惊讶和疑问,让学生在饥饿感中渴望从事学习活动,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 、设置质疑情境。问题创设的情境和手段可以是多种多样,如课文插图、录像、实物、讲述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既定学习目标,直接从内容中创设情境,也可以从思考题中选择问题创设情境。

三、教给方法,使学生学会质疑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自主质疑,教学中教师应教给质疑的方法,使学生的质疑为教师的导学指示方向,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 、针对课题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中心或者主要内容的缩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文眼。课一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有些新课文,引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看了题目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有什么想问的?学生往往思维活跃,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题,而后引导学生抓住课题提出他们想了解的问题:“谁自己去?”,“为什么要自己去”,“去做什么?”就此因势利导,开展教学,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前沿,激发了他们质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三个问题都与课文内容有关,这样学生自学起来就有了目标,而且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格外感兴趣,学习起来积极、主动。如《鸟的天堂》, 天堂 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在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叫做 鸟的天堂 ?鸟儿在 天堂 里是怎样生活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

2 、抓住重点词句质疑,在讲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如教学《七颗钻石》一文,学习第六自然段时,学生可能提出:“小女孩喝一口水再给过路人不行吗?”这抓住重点词句质疑。学生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学生阅读了前面五个自然段后,这种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疑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去读书,边读边思。抓住重点词句的教学,通过动作演示,换词比较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富有个性,语文素养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3 、抓课文中心去发问,去质疑。文章的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重点所在,是全文的核心,它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主旨,全文都是围绕它展开。抓住中心句质疑,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文章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教学《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以后,提问:从哪里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从哪里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学生提出这样问题,也会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抓住写锡林郭勒大草原特点的段落去品味。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